土地出让对我国城投债发行影响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政府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以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我国政府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进而导致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加。为了弥补财政支出缺口,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来进行融资。在众多影响城投债发行的因素中,一方面,土地使用权会作为抵押促进城投债发行;另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也可以作为城投债重要的偿债来源。土地担保和土地出让两者与城投债的发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已有研究表明: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一方面会提高地方政府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期,对于城投债的发行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与城投债都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具有互补关系。因此,如果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取了足够的财政收入以维持财政支出的需要,则可能会减少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的规模。本文基于土地资源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分别分析了土地出让与城投债的历史演进及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土地出让与城投债发行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在省级层面,总体而言,土地出让对于城投债发行的影响较为有限。分组回归的结果显示,在中西部地区与非高增长压力地区,土地出让总收入对于城投债的发债数具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在高GDP地区,土地出让总收入对于城投债的发债额具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对于高土地财政依赖地区,土地出让总收入对于城投债的发债数具有负向且显著的影响。(2)在东部地区地级市层面,土地出让对于城投债的发债数具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土地出让总收入每增长1%,城投债的发债数平均增加3.168只。在剔除省会城市与发债数为0的样本后,土地出让对于城投债发行额及发债数均存在显著性影响,且使用土地出让总收入的滞后项结果依旧显著。滞后一期土地出让总收入每增长1%,城投债的发行额增长0.178%,发债数增加4.514只。(3)按照城市等级对东部地区地级市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土地出让对于城投债发债额及发债数的影响在二线及以上城市更为明显,土地出让总收入每增长1%,城投债的发行额增长0.272%,发债数增加6.046只,两者均高于东部地区整体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在理论上为“土地出让——城投债”这一链条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补充;在现实上将对于土地市场相关制度的制定、债券市场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提供有力帮助。
其他文献
风沙半干旱区是我国典型的旱作农业类型区之一,地膜覆盖技术作为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由于其保温增墒特性而在该区域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气候不断变化,该区域存在的水资源不足
山葡萄(V.amurensis Rupr.)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葡萄酒酿造原料,也是重要的抗寒葡萄育种材料,但野生山葡萄多为单性花,自然条件下雄株不能产生果实。研究山葡萄性别分化机制,
芋螺(Cone snail,Conus)为海洋肉食性软体动物,世界上约有700种。根据其食性可将芋螺分为三大类:食鱼类(Piscivorous);食螺(其他软体动物)类(Molluscivorous);食虫(蠕虫)类(V
目的:观察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经雾化后吸入大鼠呼吸道后,是否对呼吸道局部产生刺激性反应及其反应程度与可逆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取检疫合格的SD大鼠30只,
会议
近年来,天津市连续遭遇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地区的能见度不足2米。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燃煤的能源供应结构,其中火电厂的排放源是最主要污染物,因此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等重大问题。公安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公安院校的学风状况也与其他院校不同。本文系统地分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形态、生理和生化上会发生病理变化,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结果。如果在玉米受病害侵染的早期能够及时发现病害并做出正
目的对本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进行细菌性食物中
近些年来我国港口建设迅速发展,随着工程的大型化、深水化和复杂化,大型工程对地基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土体在受到不同应力水平动荷载作用时动力特性差异较大,
近年来,新媒体凭借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势,渗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并出现死亡情况且传播速度快。我国大多数省份发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所有学校相继延迟开学时间,并出台“停课不停学”政策,开启全面网络教学。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这进一步推进了新媒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