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化外交的实践研究

来源 :国际关系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hti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的终结意味着多极取代两极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全球的文化交往进入到一个“前无古人”的空前活跃的新阶段。文化不再像之前一样在国际关系的传统视野中受到忽视,而是在渠道越来越多元的国际交往中,各国纷纷把注意力和重心从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转向文化领域,国家对外战略的考量也更加倚重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来实施。众所周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飞跃,并且这种提升还会一直持续。那么我国的文化外交实践在综合国力变化的过程中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达到了什么“水平”、还应该朝哪些方向创新?这些疑问的提出构成了本文的写作动机,也是本文所要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按照“理论阐述,实践梳理,实践分析,实践创新”的逻辑顺序,第一部分,解决我国的文化外交实践在综合国力变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问题。以时间为轴,从宏观的视角对新中国文化外交的实践历程进行梳理与总结。第二部分,解决我国的文化外交在实践的历程中达到了什么“水平”、其实质是什么的问题。以微观的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外交实践的内在特质与外在定位,以及实践的表现形式。从而得出我国的文化外交实践的内在特质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具体有天下意识、义利兼备、和而不同及天人合一四个方面;我国的文化外交实践的外在定位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外交载体;我国文化外交的实践方式有政府层面的对外文化交往活动、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全球传播的开展三大方面的结论。第三部分,以辩证的视角对我国文化外交的实践作出归纳与总结,从而探寻我国文化外交实践的路径创新,为我国如何更好地开展文化外交提出三点具体措施:建立长效的总体战略规划、加强文化外交的立法工作、培育新时代的文化外交人才。
其他文献
庚子事变打破清王朝既有的权力结构,也使未来的皇嗣人选重新洗牌。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的联姻,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不过载沣原聘之妻并非荣禄之女,慈禧太后和荣禄对
都镇湾民间故事讲述现状成为中国村落社会中的重要文化表现,该村落的民间故事讲述呈现内容生活化、形态主干化、目的娱乐化、主体多样化等倾向,这些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下中国
20kV配电网建设是在原10kV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升压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旧物资。通过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引入廉政建设管理方法,提高20kV配电网
研究了5株萌发菌菌株的7个单一性状,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各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为避免采用单一性状指标判断菌株的优劣造成偏差,运用基于熵权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结合模糊数学
中国企业跨国服务运营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亟待广大业内人士和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服务企业跨越国境线,日益广泛地参与经济全球化交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