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社会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MSN)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延迟容忍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与传统网络相比,它具有间歇性网络连接、高投递延迟、节点资源受限,组网方便等特征。移动社会网络中的节点的移动受到了人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交圈子的影响,表现出来独特的社交性,而这种社交性可以帮助设计路由算法。本文将通过社交属性来对节点间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当前的大量研究仅仅只是对社交属性对节点间相遇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而对其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工作比较少。此外,当前一部分基于社会效用值排名的路由算法没有考虑到节点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在该类算法中,节点的负载随着排名的增大而增大。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这部分高负载节点很容易快速耗尽资源,从而退出网络,给接下来的路由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在由大量手持近距离通信设备组成的分布式移动社会网络场景下,研究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这种端到端的,多跳数据传输的路由算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节点间社交关系分析、社交关系对消息传输的影响、路由算法三个方面,具体如下:(1)通过对社交属性和相遇历史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宏观上阐述了社交属性的匹配程度对节点相遇的积极影响,然后筛选出代表性的社交属性集,并对其分配权重,最后通过属性权重对节点对进行相似性计算,从而量化了社交关系强度。(2)根据社交关系强度,将社交关系分为陌生人,熟悉陌生人和朋友三类,并在基于洪泛策略与基于贪心策略的两种路由上,分析三类社交关系在消息投递中所起的作用。(3)提出了基于社交关系的路由算法(Social Relation based Routing,SRR)。在消息投递过程中,根据节点间的社交关系执行不同的投递策略,同时为了减小投递时延,使用多副本策略,可以多条链路同时投递消息,将消息更快的扩散到目的节点所在的区域。在统计分析中,观察到部分节点在某段时间内与其他节点的相遇次数很少,造成这些节点上持有的消息的投递时延明显增加。为了改善这些“懒节点”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入了节点活跃度指标,使得消息能够绕过活跃性较低的节点;最后针对不同的场景,通过协调因子来动态地调整社交关系强度和活跃度在决策公式中比例。SRR相较于基于洪泛策略的路由,通过社交关系控制副本分发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了网络开销,同时对消息的投递时延性能影响较小;相较于基于贪心策略的路由,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来进行消息投递,改善了节点的负载均衡性。(4)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且和其他类型的主流算法在投递时延,中继跳数,网络开销,节点负载均衡性上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投递时延和节点负载均衡性上拥有不错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