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加与不加弹力绷带加压患肢及传统治疗三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从中寻求一较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我科室收治的66例非慢性左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又称C组21例),其中观察组又分A组(25例)与B组(20例)。A组均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Inferiorvena cava filter,IVCF)+置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graphy,PTA)+髂静脉支架植入加弹力绷带加压治疗;B组所有患者除了不加弹力绷带,余治疗同A组;C组为传统治疗。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手动测量、随访的方式分别观察和记录患者血栓清除效率、消肿程度、预后情况来临床分析三组不同治法方式的疗效。结果:6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随访(10.27± 6.678)个月,治疗时间7-10天不等,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本研究表明:A组25例患者均行IVCF+CDT+PTA+髂静脉支架植入加弹力绷带加压与B组20例行髂静脉支架植入+IVCF+CDT+PTA相比,经前3天治疗,A组的溶栓效率和消肿效率好于B组(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A、B两组的溶栓效率和消肿效率并无明显差异,CTD治疗第4天起开始A、B两组的消肿效价无明显差异;A、B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溶栓效率、消肿率、后期血栓相关后遗症发生率及确诊PTS的发病率上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均优于对照组(C组)(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或治愈;就安全性而言,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为安全性高。结论:1VCF+CDT+PTA备髂静脉支架植入较传统治疗非慢性Cockett综合征伴LEDVT高效、预后好;2在介入治疗非慢性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上加弹力绷带加压患肢可以起到近3天内促进除栓、消肿的疗效,其安全性和高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荐运用;3.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IVCF可不做常规,但需要做好充分抗凝、除栓处理及严格的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