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脉冲水射流增透技术在煤矿石门揭煤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石门揭煤时极易引起煤与瓦斯突出,其强度大、频率高。据统计,在我国几十起特大型突出事件中,石门揭煤发生的突出就占了75.9%。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解决措施,如:孔预裂爆破、水力压裂、酸化处理煤层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施工工艺复杂,石门揭煤周期长,准备巷道掘进时间过长,严重制约着煤矿高产高效;所以,开展高压脉冲水射流增透技术具有重大的工程和经济意义。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项目“高压水射流破岩理论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50621403)”,提出采用高压脉冲水射流对煤层切缝的新方法。通过研究高压脉冲水射流对煤体的动态损伤作用,分析了高压脉冲水射流对煤体裂隙场的演化特性和煤层透气性的影响;根据非线性瓦斯渗流理论以及地球物理场效应瓦斯流动理论研究了高压脉冲水射流冲击及振荡效应对煤体内瓦斯流动规律的影响;研发了高压脉冲水射流切缝系统装置和施工工艺,并结合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等理论分析确定了高压脉冲水射流切割煤体时主要水力参数,并进行现场试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高压脉冲水射流在松软低透气性煤体中切缝,引起钻孔周围应力场变化,形成一定范围的卸压带,同时脉冲射流的振荡作用促使卸压带范围增加,使煤层透气性增大;不同频率的脉冲形成不同尺寸级的裂隙,在高压脉冲水射流冲击应力波和水准静态作用裂隙先后经历初始损伤、裂隙扩展、裂隙相互贯通及裂隙场进一步发展四个阶段,裂隙的发展,增加了瓦斯的运移通道,是煤层透气性进一步增大,为高效抽采瓦斯奠定了基础。②得出高压脉冲水射流对煤体的冲击动态方程,并根据瓦斯渗流理论得出高压脉冲水射流作用下煤体内瓦斯渗流方程。③研发出高压脉冲水射流切缝系统装置,通过流体力学、牛顿定律分析计算得出射流在煤岩单位面积所受的作用力以及煤粒与水的速度关系,从而得出脉冲射流破煤岩的临界压力以及切缝过程中所需要的射流流量,为高压脉冲水射流切缝系统装置在煤矿石门揭煤的应用奠定基础。④对高压脉冲水射流切缝系统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采用高压脉冲水射流切缝工艺的+175N2#石门,切缝3天后K1煤层K1值最大值由0.85 mL/g·min1/2减小为0.46mL/g·min1/2,而未实施高压脉冲水射流切缝工艺+175主石门K1值没有明显变化。在+175N2#石门切缝瓦斯预抽孔平均单孔瓦斯浓度相比未切缝孔提高了35.8倍,平均单孔瓦斯流量提高了10倍以上。切缝石门的瓦斯抽采率、瓦斯抽采量和预抽面积相比未切缝石门分别提高了的3.2倍、1.85倍和2.035倍;预抽时间缩短54.7%,揭煤时间缩短44.8%,钻孔数量减少53.2%,钻尺减少33.7%,K1max降低了44.9%,并使得所揭K1煤层由较难抽采煤层转变为可以抽采煤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目前矿用无轨胶轮车作为井下主要辅助运输工具,在煤矿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用无轨胶轮车工作环境复杂,车架不仅受到来自车轮和悬架的多种静动载荷的共同作用,还为车辆
知识创新正成为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竞争优势新的要素。产品配置设计作为一种典型的基于知识的设计活动,通过可配置的产品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产品配置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针对产品配置设计的特点,基于Web2.0的思想和方法,系统地对产品配置知识模型、产品配置过程中的知识推送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企业应用项目将上述理论研究应用于企业实践。本
重介质选煤技术具有易操作、高效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我国中大型选煤厂得以应用,如何进一步降低重介质消耗量,提高原煤入选率和生产自动化程度成为重介质选煤的研究热点。论
目的 评价辛夷鼻炎丸治疗变应性鼻炎(肺经伏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接受辛夷鼻炎丸(观察组)或鼻炎灵片(对照组)治疗.观察组患者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孕灾条件的积累,将会诱发地质灾害的产生。地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与
高层建筑在给人们带来优越住宅环境的同时,也给火灾防治带了许多新的问题,统计结果表明,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烟气是建筑火灾中导致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楼梯井作为火
磁控型形状记忆合金(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MSMA)是直到1993年才被发现的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合金材料,具有磁场驱动下的形状记忆效应,变形率大,力能密度大,动态响应速度快,线性度好,易于控制等特点。由MSMA驱动的微位移驱动器将会成为微位移驱动器和精密定位领域中最重要的驱动方式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对MSM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作方法、微观结构、相变特性以及磁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