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对脑内铁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铁沉积含量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医或住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共30人(PD组),同时选正常受检者15人作为对照组(N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GE Discovery750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扫描,检查结束后,在QSM图像上手工绘出五个灰质核团(红核、黑质、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的轮廓,获取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磁化率的准确值。由QSM轮廓图得到各核团双侧的磁化率值和总的磁化率值。对后处理得到的数据及相应的诊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将NC组各核团的双侧(左、右侧)磁化率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各核团左右侧均无明显差别(P>0.05);将霍尔格伦、索兰德报道的正常人脑内铁含量与正常组各核团的总磁化率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979,P=0.004<0.05);红核症状重侧、轻侧磁化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核团症状重侧、轻侧磁化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PD组对比,中晚期PD组壳核磁化率值升高,该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ROI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D组双侧黑质磁化率值较正常组的磁化率值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PD组双侧苍白球、黑质、红核、壳核磁化率值同样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质的症状重侧、轻侧,壳核的症状重侧、轻侧与病程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余核团与病程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PD患者根据Hoehn&Yahr分级分为7个等级,每个核团分别对应相应的总磁化率值,黑质、壳核与HY分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1)QSM显示脑内的核团轮廓清楚,正常人脑内铁含量与所得各核团的总磁化率值呈明显正相关。(2)利用QSM测定磁化率值发现早期PD双侧黑质脑铁含量升高,提示黑质相较其他核团更易出现脑内铁的沉积,故利用QSM测量黑质的磁化率值在早期PD的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PD患者的双侧黑质在早期即可出现铁含量增加,随后红核、苍白球、壳核也逐渐出现铁含量增加;与早期对比,中晚期壳核的铁含量增加明显,其余核团未见明显改变。(4)黑质、壳核的脑铁含量与PD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5)PD患者黑质、壳核铁沉积与病程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