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抗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关键词。在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生成过程中,教育反抗成为一种内在的线索。这种反抗的情结始终伴随着毛泽东,以致于毛泽东后来总是关注并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本能意义上的反抗也已经从心理走向思想、从为己走向为民、从自发走向自觉、从个体走向群体。因此,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中的反抗因素进行深度考源,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毛泽东有关教育变革的思想,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认识;不仅有助于重新审视新中国六十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程,而且有助于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毛泽东”因素。本研究以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生成为基本线索,基于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论展现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生成的图景。在不断趋近研究主题的过程中,试图从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生成中找寻其反抗的历史根基,从研究文献中找寻其反抗思想的研究现状,不断凸显“毛泽东早期教育反抗思想来源”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考察湖湘文化中不服从的文化传统、毛泽东早期家庭教育中不屈从的性情、学校教育中的思想反抗以及在“民众联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反抗,系统性地对毛泽东早期教育反抗思想进行回顾、总结与前瞻,更加突出地表明反抗在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本研究主要由导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七个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从分析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时代效应、教育思想的历史本体探寻以及80后的思想担当入手,在明确了本研究“在中国”的研究立场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后,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进行了阐释,对研究的可能新意与局限进行了申明,并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反抗”以及“来源”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主要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考源的相关前提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不断梳理文献综述中“毛泽东是否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早期’”以及“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考源”三个问题,明确本研究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大量的毛泽东早期文本进行重估,并对《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以及《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三份重要文献回眸,突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第二章主要从湖湘文化中不服从的传统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文化要因。在对湖南人的文化性格与不服从的传统分析后,借助王夫之“实践为学”的反抗方式、曾国藩“树人立法”的反抗策略以及谭嗣同“冲决落网”的悲剧式反抗来透视他们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影响。第三章主要从家庭教育中不屈从的性情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家庭因素。在对毛、文两家族的教化中发现了毛泽东早年的思想叛逆,并深入考察毛泽东在家庭教育中“两党”与“统一战线”的生成及其反抗意识的生成。第四章主要从学校教育中的思想反抗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学校因素。在私塾、学堂和学校的空间转换中,在译著、康德和杜威的他者思想中,在身体、语言和教科书的他者反抗符号中,不断考察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中反抗精神的生成。第五章主要从“民众联合”中的实践反抗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社团因素。在对毛泽东的“民众联合”思想分析后,考察毛泽东早期对“联合”反抗的基本观点,并着重对新民学会的创建、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深入考察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最终抉择。结语部分主要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核心问题与思想效应进行宏观审视,试图不断反思反抗因素在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价值、后续影响与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