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加单通道后腹腔镜与标准后腹腔镜治疗肾脏肿瘤的对比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_12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患者对"微创"手术的期待及切口愈合美观迫切的要求,上述因素共同促使临床外科大夫及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地钻研,更新治疗理念,追逐更加安全、高效、微创、美观的手术方式。从"大刀阔斧"的开放手术到"针孔相对"的微创腹腔镜手术,充分地展示了技术的更迭与理念的创新。在标准的腹腔镜的基础上,能否进一步减少穿刺通道来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能否达到近乎"无瘢痕"手术呢?此背景下,单孔腹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手术应运而生。LESS手术于2007年最早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此后有学者陆续报道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根治性肾脏切除手术,肾盂成形术等手术。LESS手术安全性及美容效果得到大家的肯定,但同时有学者提出该技术的局限性:1.违背了标准腹腔镜套管"三角分布"的原则;2.常规单孔腹腔镜只有一个切口,所有器械必须全部经过此通道,导致手术操作过程中器械间不可避免的出现"打架"现象;3.与标准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难度更大,手术耗时更多。本课题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通过额外增加一个通道对常规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改良,在减少手术器械与镜体"碰撞"引起的不利影响,同时额外增加的通道可用于术后引流,并且不影响总体术后美容效果。基于此研究,我们开展了单孔加单通道后腹腔镜与标准后腹腔镜在治疗肾脏肿瘤方面的对比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单孔加单通道后腹腔镜相对于标准后腹腔镜在治疗肾脏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  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孔加单通道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9~65岁,平均53.7±4.3岁;体重指数17.9~28.4kg/m2,平均23.6±3.3kg/m2;肿瘤位于左侧18例,右侧12例;肿瘤位于肾上极3例,肾中极8例,肾下极19例;肿瘤直径2.0~6.5cm,平均5.4±1.5cm;传统腹腔镜组30例,男17例,女13 例;年龄 50~71 岁,平均 57.5±3.9 岁;体重指数 18.1~26.9kg/m2 ,平均24.2±2.8kg/m2;肿瘤位于左侧17例,右侧13例;肿瘤位于肾上极4例,肾中极6例,肾下极20例;肿瘤直径2.3~5.9cm,平均5.9±1.3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直径和肿瘤位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膜破损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满意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60 例手术均成功实施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无中转其他术式者。单孔加单通道后腹腔镜组与标准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7.0±4.0 vs 20±5.0)ml,手术时间(111.0±17.0 vs 100.0±17.0)min,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5±0.5 vs 4.4±1.4)d、术后住院时间(6.85±0.97 vs 7.13±1.12)d、切口满意度(3.83±1.18 vs 2.96±1.23)。两组相比,在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腹膜破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住院天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切口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单孔加单通道后腹腔镜治疗肾脏肿瘤疾病安全、有效,与标准后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引流管留置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及切口满意度高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在小儿头部静脉留置针患儿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探究对压疮的防治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小儿头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选取52例作为样本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47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手术患者56例,根据患者情况对所有患者开展尿潴留的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操作[结果]56例肛肠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模式在内分泌科的运用方法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16例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内分泌科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16例内分泌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
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群体依赖网络的特征日益显现,同时出现抵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变化,运用知识管理和网络治理的框架搭建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