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白光LED微涂覆过程建模与控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照明行业的发展,高效环保的大功率白光LED光源成为新的热门研究方向。涂覆技术是LED封装过程中重要一环,荧光粉胶涂覆是否均匀一致直接影响LED的发光效果。但是在实际涂覆过程中,由于无法精确控制涂覆厚度、形状和位置,经常会出现涂覆面过薄或过厚、涂覆区域漏涂或溢出等问题,最终导致出光效果的不一致,因此对涂覆过程进行建模和控制至关重要。涂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且荧光粉胶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复杂的流变特性和较强的非线性动态特性,目前难以建立一个通用准确的过程控制模型。实现稳定的均匀涂覆已经成为LED封装过程中亟待攻克的难题,因此本文从建模与控制的角度研究LED封装过程中的精确涂覆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涂覆过程关键技术综述。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并对涂覆过程涉及的涂覆方法、过程建模与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应阐述。(2)涂覆过程分析。从涂覆系统以及涂覆材料特性出发,分析了荧光粉胶的流变特性以及影响涂覆厚度和均匀性的相关因素,为后续涂覆过程建模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3)流体建模与数值仿真研究。采用运动简化和有限元方法对典型流体在雾化喷头管内的流动进行建模分析,并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进行了数值仿真,重点分析喷头内径和长度、雾化压力,供料压力对流体流速的影响。(4)涂层厚度实验建模研究。首先以预测涂层厚度和提高均匀度为目标设计实验,分别对雾化气压,供料气压、涂覆时间等变量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其次分别采用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进行建模。然后验证并对比两种建模方法的预测精度。最后基于测量的厚度和相关假设推导出涂覆量估计公式,为荧光粉涂覆过程提供参数调节及控制的依据。(5)涂覆系统过程控制。由于复杂的模型形式难以直接用于设计控制器,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将雾化涂覆控制过程分为两步:先对胶体粘度进行稳定跟踪控制,然后针对涂覆量设计补偿控制系统,通过调整系统关键参数从而提高涂覆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不确定需求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的鲁棒减排运作策略.在只知道部分需求的期望和方差,无法确定需求概率分布的情况下,零售商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销售同质产品,其销售
由于人眼对灰度的识别能力远远低于对彩色的识别能力,所以在症状诊断及治疗时对灰度图像进行伪彩色处理,医生可以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的平移不变性、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的同步脉冲发放、捕获特性,对医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产生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基于周期结构相关理论,将城市中周期重复种植的绿化林视为天然的大尺度声子晶体,研究其对交通振动的衰减效应。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5.3a建立三维典型“植株-土壤”单元,根据Bloch理论,在模型边界上添加相应的周期边界条件,从而来代表整片周期绿化林场,进而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到林场整体的频散曲线。利用声锥法和应变能法确定城市绿化林的表面波带隙范围。基于三维理论
机器人自动喷涂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机器人自动喷涂控制技术指的是计算机利用可靠的算法对待喷涂工件进行轨迹规划从而获得光滑连续的喷枪运动轨迹,在虚拟
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发展,MEMS陀螺已经成为一种在民用、商业、军事均有广泛应用的惯性传感器。由于MEMS陀螺材料和加工工艺以及电路方面的非理想因素,会使陀螺的有效性能大大降低。其中,驱动信号对敏感检测端的串扰——电馈通干扰、外界温度变化等因素对陀螺性能的影响较大。在MEMS陀螺的控制检测电路中,驱动模态输入信号与敏感模态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种植国家。其中云南省又是我国烟叶种植最大的省份,独特的地理气候,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生产优良烟叶的圣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烟草种植面积达到424.6千公顷,烟农种烟总收入超过120亿元,上缴烟叶税27亿元。烟叶是云南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云南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云南省土地经营模式的影响,规模化种植受多重限制,
频率是反映系统运行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当电力系统平衡被打破,电力系统的频率就会出现偏差。本论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电网仿真模型,分析了两区域波动情况下互联电网运行点的变化,联络线的交换功率偏差与扰动位置点的关系。通过频率波动原理分析,对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分别验证了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调节特性。由对经典两区域模型的仿真,经衰减曲线法整定得到PID控制器较理想的调节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具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作为能源储备器件的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商业化石墨负极由于容量偏低,倍率性能差,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和便携式电子器件等领域的要求。二氧化锡和锰氧化物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丰富的资源,并且绿色环保,已经被广泛研究,并被看作是替代石墨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但是这两种氧化物都有着严重的体积效应,随着充放电的进行,材料会出现明
锂离子电池已被证明在大型储能设备和电动车辆等应用中极具潜力。锂离子电池的钛基电极材料由于其强亲水性和胀气现象而在应用过程中面临重大挑战。另一方面,硫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理论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因此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通过硫还原生成的长链多硫化物(Li2Sx,x=4至8)极易溶解到电解液中,长链多硫化物的溶解将导致活性材料的大量损失,并且金属锂表面上的Li2S和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具有特殊性质、优异性能的材料日趋增多。尤其是在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