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维护贫困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受益对象的范围作出了限制性要求,规定了受益对象的基本条件。但是,低保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呈现出一些与制度设计初衷相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低保制度的本质功能,降低了低保制度的社会价值。因此,研究完善低保制度的对策措施,对于切实发挥低保制度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酒泉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为切入点,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最低生活保障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低保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加强和改进低保制度操作规程为重点,客观阐述酒泉市低保制度运行情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工作实践中一些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对酒泉市低保制度操作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提出有针对性和借鉴价值的对策,使低保制度在操作层面进一步规范,促进其本质作用得以充分彰显,进而更好发挥其基本民生安全网的社会功能。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深刻分析了提升低保制度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理论,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低保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健全和完善酒泉市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