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本市场从产生、发展到逐渐走向成熟已历经了十几年,作为资本市场监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审计成为了社会公众所关注的核心和焦点。而审计质量更是学术界和职业界研究及争论的主题之一。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客户,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业务时,是否会充分考虑客户的因素呢?本文从财务困境客户比例、客户数量和客户重要性等客户特征入手,研究这些客户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本文首先从审计质量的定义、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理论分析,接着对客户特征与审计质量关系进行文献综述,并分析我国的制度背景,然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从潜在损失可能性和潜在损失规模的角度,就客户特征影响层面,提出了审计质量与财务困境客户比例的关系等三个假设,以2002-2006年357个会计师事务所样本所审计的6548个公司为样本对三个假设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初步得出以了下结论:一是审计质量与客户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的证据不充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数量越多,并不能充分说明其审计质量就一定越高。但当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非常有限的时候,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迫于生存压力而降低审计质量。二是审计质量与财务困境客户比例显著正相关。但是当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数量非常有限时,即使其客户的财务状况都较差,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降低审计质量。三是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是否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数量是多还是少。对于客户数量较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客户数量较少的会计师事务所,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客户数量很有限时,对于重要性大的客户,即使财务状况差,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让步的情况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