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成都为例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制定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曾起到对人口进行分类管理和限制人口迁移、保障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户籍管理制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人户分离、户籍歧视等问题严重凸显,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成都市作为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方面作了积极尝试和探索,改革涉及方面较广,力度较大。力求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在推进居住一元化管理的同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平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进行试点调查,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总结成都市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和现阶段成果以及出现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论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盲区,得出了建立人口信息网络和户籍信息卡的建立以及一系列法律条例的完善的结论。希望为下一步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包括问题的提出、意义)、研究方法和户籍管理制度有关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基础: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利弊和评估。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成都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包括成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基础、改革具体措施、改革现状。第五部分主要论述对现有改革的思考:是否能实现自由迁徙能?改革仍存在什么问题?是否真正尊重农民意愿以及户改背后的土地问题。最后一部分论述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选举制度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计划生育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
其他文献
博物馆教育职能在21世纪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其教育职能的实现,馆校合作成为博物馆公共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更多的学生在博物
农民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