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高度繁荣,极大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甚至是不同国度的一些热点事件迅速在网路上传播,并可能不断被放大。如国外的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再到国内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等,这些公共事件被放到网络平台上加速传播并不断发酵。近几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一旦暴露于网络平台,受到舆论的轮番碾压就容易产生网络舆情危机。政府如何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有效管理,事关公众的利益,事关社会的良好运转及和谐稳定。因此,研究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政府,如何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及“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基于政府、网络媒体、社会公众三者互动视角来探索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新模式,以寻求政府、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使多方受益。论文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基于当前国家领导对网络安全以及网民利益的重视,以这个为引子,探讨关于网络及网络舆情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国外及国内关于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得出这一论题研究的可行性及迫切性。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危机、政府危机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及探讨能支撑这一论题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理论、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关系学理论、法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社公共治理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研究政府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提供了支撑。第三部分,我国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及成因。基于危机频发、危机传播面广、破坏力特别大等特点,从政府、网络媒体、社会公众层面分析其成因。第四部分,案例分析,得出问题。通过“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这两个具体的案例,从事发前、事发时、事发后三个时间节点及政府内部、政府与网络媒体、政府与社会公众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政府对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我国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是本论文的重点。以政府为主导,试图建立危机管理的新模式,从事发后政府的回应性——民意整合和事发前政府主动出击——民意汲取两个层面,探讨这一新的管理方式的可行性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网络媒体和社会公众适当转变角色,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互动。通过政府、网络媒体、社会公众三者的良性互动及有效沟通,探索出一条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新路子。第六部分,结论。政府充足管理后劲,把握管理契机,实现管理跨越,从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得到启发,将有效的管理方式运用其它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及协调社会的积极作用,实现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