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统一论学术源流考辨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理论和温病理论是中医外感病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于古代医家治疗外感病的宝贵经验积累并由此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外感病学术体系的建立是以《伤寒论》的问世为标志的,而外感病的发展史则基本是围绕着温病学逐渐脱离伤寒而展开的,由“合”而“分”,从模糊的广义伤寒到各种外感病逐渐为医家们所认识,是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当学术的发展从不合理的“合”进入合理的“分”的时候,又有学者尝试由“分”而“合”,重新建立统一的外感病学。然而,对于如何统一寒温始终未能取得共识,统一的方案虽提出了不少,却基本处于各自表述的尴尬局面。面对过去几十年人们在寒温统一研究中所走过的历程,我们不得不对寒温统一的构想进行重新反思。本论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寒温学术的源流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寒温之争的实质,并对新寒温统一论的构想进行了综述和评析,以期能对外感病学术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本论文首先对寒温学术的源流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病名内涵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基本厘清了寒温病名演变的历史脉络。在《内经》中,“伤寒”一词一方面是作为疾病的病因出现,也就是“伤于寒”的简称,如《素问·刺志论》谓“气盛身寒,得之伤寒。”另一方面,也是作为独立的病名出现,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是狭义伤寒最早的独立病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之“伤寒病”即本源于此。但是,自从《难经》提出“伤寒有五”之后,使“伤于寒”之病因遂成了“广义伤寒”之病名,长期以来一直使寒温之不同病名相混。而到了清代,对于外感病的认识已经逐渐超出了“伤于寒”的病因观,虽然当时的部分医家仍将外感病以“伤寒”之名概言之,已经不同于以“伤于寒”之病因命名的本意。温病的概念最初只是“伏寒化温”的伏气温病,隶属于模糊的“广义伤寒”,随着疾病的变化,温热病逐渐增多,逐渐提出了“新感温病”,病因和治法也逐渐改变,发展到清代,温病的范围很广,尤其是“温邪”的病因观提出后,成为与“寒邪”性质相对的两类致病因素,使“温病”成为具有特定发病特点、传入途径以及传变规律的一类外感病,与“伤寒”病相并列。温病的概念经过了后世医家改造后,已经与《内经》、《伤寒论》中的温病相去甚远,这也是寒温关系复杂化的关键所在。论文指出,对《伤寒论》的正确解读是解决寒温之争的关键之一,《伤寒论》中的方药由于配伍严密、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虽然曾被广泛应用于温热类疾病和杂病的治疗,是基于辨证论治的一般原则,不能因《伤寒论》中有可治温病的方剂,就误认为《伤寒论》可以统治一切伤寒和温病。对于张仲景《伤寒论》的判读,也应该从历史的特定性的角度认识到其未能揭示温热类疾病发病规律的事实。后世温病学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得出的温热病辨证方法,是根据温热病不同于伤寒病的特殊发病规律而设,是对《伤寒论》在外感病治疗中的补充和完善。针对寒温统一论中统一寒温辨证方法的构想,论文指出,六经辨证是针对伤寒病而设,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针对温病而设,辨病是选择辨证方法的前提,辨证方法具有针对性,反映了不同疾病的辨证规律。在当今的外感病临床中,只要准确辨别伤寒与温病,正确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就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因此,对于当今的临床而言,关键仍然在于如何准确地运用不同的辨证方法系统地掌握伤寒与温病的不同疾病体系,在此基础上正确的实施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以指导临床的有效治疗。统一辨证方法的需求并不存在,勉强的将其统一在一起,反而会影响两个学科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带来中医临床治疗外感热病的新的混乱。对于新寒温统一论的研究,还在继续的探索中,统一辨证方法的方案虽然提出了不少,但是脱离了辨病前提的辨证,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精神的误解,这样的研究设想是无法实现的。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寒温的学术源流,发现所谓的门户之争是出于对中医学术发展缺乏全面的了解所致,外感病的临床,需要强调的是寒温之不同,即伤寒与温病的鉴别,而不是统一伤寒与温病的辨证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检验要求对羽绒羽毛组成成分中绒子含量检验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轻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国积极而广泛地开展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
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被普遍认为是其诸体共用的选文通则乃至文学之界说,这一观点首创于清代阮元。考之魏晋南朝文论及彼时总集编选的通例,这一解释似有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们进行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宛如步入社会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立交桥"。商务礼仪是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应该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虽只一字之差,但内容上和本质上却不尽相同,导致生活中极易产生混淆。为了正确区分两种关系,本文提出了可供判断的几种区别要件。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是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审视林业产业各环节的定位与发展,设立江苏林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
随着现代医药、生活质量的不断发展,医学的重点不再只是治疗疾病,而是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的保健和疾病的预防工作。饮食是每日生活所必需,因此,通过饮食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
伴随着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关于环保政策的实施,我国对于铸造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环保型造型材料低氨覆膜砂也就应势而出,其代替普通的覆膜砂在环保排放方面具有
目前,我国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孕产期疾病密切相关,根据孕产妇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孕产妇进行调理,可从一定程度上降
近年来失眠发病率逐渐升高,失眠已严重威胁人类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现代医学对于失眠治疗以药物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耐受性、依赖性,同时可以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