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次高剂量放射治疗对于未愈合伤口在组织病理学上的影响。
2.研究次高剂量放射治疗对于未愈合伤口的转换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动物分组:新西兰大白兔9只(18侧),一侧作为放疗侧(手术+放疗),另一侧为对照侧(仅行手术),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放疗结束后的7d,14d以及21d)分为3组,每组3只实验兔。
2.致伤模型的建立:在双侧颈部制成2个长约3cm,宽约1cm的纵向平行的椭圆形切口,去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不予伤口缝合。
3.60Coγ射线照射:术后的第二天开始放疗。应用60Co治疗机,对兔的右侧颈部皮肤创面用3cm×4cm照射野每日照射一次。每次照射剂量为7.22Gy/次,连续照射5天。相当于58Gy/4w(根据L-Q模式)。
4.放疗后的7d,14d及21d,各组分别处死实验兔3只,切取治疗区的肉芽组织、皮肤、皮下组织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查,对TGF-β1进行半定量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结果:
1. 肉眼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7d对照侧创口有收缩趋势较明显,有较多的新生肉芽组织覆盖创面;放疗侧相对创面较大,新生肉芽组织质与量均低于对照侧。14d对照侧创口收缩更为明显;放疗侧创口开始收缩,肉芽组织较前有所增加。21d对照侧与放疗侧创面都已基本愈合。
2. 组织学观察结果
7d对照侧:肉芽组织较多,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含量较为丰富,新生表皮细胞已经覆盖部分创面。有较多的胶原纤维形成。放疗侧:肉芽组织厚度、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均少于对照侧。14d对照侧:肉芽组织显著增厚,新生的表皮层细胞已经覆盖创面。放疗侧的肉芽组织层较薄,新生的表皮细胞还未能覆盖全部创面。21d对照侧与放疗侧的创面都已经基本愈合,新生纤维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以及成纤维细胞数量都已经减少,成纤维细胞形态变的狭长。
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
TFG-β1阳性的细胞呈棕黄色,多数为成纤维细胞,阳性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浆内。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值在对照侧呈现下降趋势,而放疗侧的平均光密度值则呈现出7d较低,14d较高,21d又回复到较低水平的现象,并且进过统计软件的分析发现同一时期的对照组和放疗组的光密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放疗对于未愈合的伤口在组织学上有一定影响,对于肉芽组织的质量,成纤维细胞数量和形态,新生毛细血管含量,胶原纤维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2.通过本实验发现 TGF-β1的含量在对照侧初期(放疗结束后7d)高于放疗侧的含量,放疗后14d对照侧的含量下降而放疗侧的含量上升,而在放疗后21d,即伤口完全愈合后两者的含量均下降。
3.根据本实验研究,对于未愈合伤口进行相当于58Gy剂量的放疗基本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