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村能否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甚至是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然而我国当前农民收入现状却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90年代降到不足5%;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1997年只增长4.6%,1998、1999年分别为4.3%和3.8%,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1%,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4%相差甚远,尤其是1998年-2000年,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28元、53元和48元,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连续3年绝对减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而且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纯收入连续2年绝对减少,1999年-2000年,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人均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13元和20元。2001年农民收入增长率恢复到4%,2002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为4.8%,但仍然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材料显示,1997年至2003年的7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的年份为4.8%,最低只有2.1%,7年平均下来只有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增幅的一半。农民收入停滞不前的状况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使得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找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就十分必要。 本论文的研究基于以下几点假设:1、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合理,农业生产是发展的,农民收入必然是增加的;2、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社会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必然是增加的;3、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必然是发展的。本论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归纳、演绎和推理的多种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构成及演变历史,找到了制约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并对比国外和国内先进省份农民收入增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本论文共分七章。首先是导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基础。在区分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理论。第二章,农民收入构成及演变历史分析。首先详细分析农民收入来源(包括对家庭经营收入、劳动报酬收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和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两大类)的结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预测;其次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