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麻醉药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器官移植、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临床麻醉面临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因而将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已经证实,缺血预处理可以使器官对随后长时间的缺血产生耐受性,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器官有保护效应。在1997年人们发现挥发性麻醉药在心肌可诱导IPC样效应,称为麻醉药诱导的预处理效应。随后研究证实,挥发性麻醉药如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等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脑、肺和肝脏等器官均有保护效应,可减轻其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结果表明,挥发性麻醉药对心肌、脑、肺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但各有侧重:挥发性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主要涉及到细胞膜(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细胞膜受体-抑制性G蛋白-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激活、心肌微血管保护等。挥发性麻醉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则通过类似IPC的作用机制、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释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抑制脑代谢和调节体温等来实现的。而对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挥发性麻醉药则主要通过降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肺血管阻力,扩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收缩等发挥保护效应。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肝细胞能量平衡、抑制钙超载、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肝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等是挥发性麻醉药的主要保护机制。本综述在简述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病理生理学之后,重点阐述挥发性麻醉药减轻心肌、脑、肺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辽宁中部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国家生态市建设要求,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经过评价因子标准化、逐层加权求和,评价了辽宁中
股指期货具有强大的风险配置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是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然而,由于股指期货市场失灵而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市场垄断、外部效应、投资者信心缺
对物流仓储多层级供应链均衡的控制,能够更好的完善物流仓储布局。对物流仓储供应链的均衡控制,需要给出均衡控制的约束条件,获取多层级供应链均衡控制适应度函数。传统方法对物
目的:对比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评价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式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2月以腰椎管狭窄症入院治疗
著名关怀伦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是当代德育界巨匠,她从关怀伦理的视角,对"幸福"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解读,提出了"幸福教育"的理念。文章从幸福的内涵
一、以学促行,加强培训,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组织新入职幼儿教师全面系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岗前培训,可增强新入
IT部在企业内部存在,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相对于会计、行政及销售等传统部门来说,IT部通常是企业内部最年轻的部门之一。IT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IA)瘤壁的病理变化,检测组织蛋白酶B(CathepinB CatB)在颅内动瘤内的表达及其对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揭示颅内动脉瘤可能形成的机制。方法以20
本文针对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适用性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选取等问题,首先,介绍和分析了Pushover分析常用的五种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本质特征;然后,给出了判断侧向力分
【正】 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会自从五月初开始预展五月廿一日起正式展出以来,我一共参观过三次。虽然每次都是走马观花,却引起了很多的感想和深刻的印象。首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