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游泳运动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基础大项之一,无论在奥运会、亚运会还是在全运会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或省、市、地区在综合运动会上的名次。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在竞技游泳项目上意外受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竞技游泳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影响和阻碍了竞技游泳项目的发展。二线游泳运动队作为我国竞技游泳培养模式中一个特有的环节,对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二线运动员的培养、训练、输送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竞技游泳成绩的好坏。 上海是我国游泳运动开展较早、普及度较高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在我国游泳界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一、二、三线衔接的训练体系,形成了“金字塔”式的训练和人才输送体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上海市二线游泳运动员培养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对上海市全部八支游泳二线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得了真实而详尽的资料,并对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研究与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目前上海二线游泳运动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上海市的竞技游泳运动能够继续健康、合理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五种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上海市游泳二线训练已经走出了多渠道办训的第一步。 2.影响上海市二线游泳运动员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办训模式、生源情况、教练员业务水平、训练、选材、管理、竞赛制度、家长支持程度、运动员文化学习、政府、领导重视程度。 3.通过主因素分析与归类,得出影响上海市二线游泳运动员培养的有四个主要因子:(Y1)学习与出路因子(Y2)训练因子(Y3)教练员因子(Y4)环境因子。 4.竞赛制度尚存在不合理的导向因素,与二线训练指导思想相矛盾。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