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水域面积为420平方公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在吉林省旅游龙型整体空间框架中与向海自然保护区联袂占据着龙尾的重要位置,享有“东看长白山,西品查干湖”的美誉。自2001年以来,在国家、省市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关怀下,前郭县大力发展以查干湖为龙头的旅游业,连续举办了九届“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八届“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已成为前郭县旅游业一张靓丽的名片,在第二届(2006)中国节庆产业年会上,“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分别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和“中国十大自然生态类节庆”。在“第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上,查干湖冬捕单网冰下捕捞量16.8万kg刷新了2006年由前郭县创造的10.45万kg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查干湖冬捕景观”不仅荣获了“世界奇观”的美誉还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且被评为“吉林八景”,命名为“冰湖腾鱼”。前郭县被中国管弦乐学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相继荣获“中国十大城市旅游创新奖”、“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2010年,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组织对论坛以往两届各类表彰单位永久性奖项进行全面审评和复核,在评审过程中,旅游论坛高端智库专家组对前郭县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生态、养生品牌给予高度评价,并一致通过前郭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永久性奖项评审。旅游业的快速崛起,拉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等行业得到有效促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3年的18.6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1亿元,八年间增长了5.43倍。旅游业的繁荣拓宽了农民致富门路。查干湖景区周边的农民积极加入到旅游商品销售、风味小吃开发、撑竹筏等服务工作中来,自发地在庭院、田间地头开办起“农家乐”旅游项目,实现了快速致富。妙因寺村、西索恩图村成为查干湖畔闻名的“农家乐”旅游地。特别是妙因寺村,经过6年多的发展,从事乡村旅游的户数达村民总户数的85%,村民人均收入9400元,村集体积累900多万元。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是从查干湖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看,对GDP的贡献率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支柱产业的作用,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仍停留在粗放型的层次上,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还未成为能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目的地。本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特别是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对前郭县查干湖旅游业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对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的展望,对查干湖旅游开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行理论解读,对其开发建设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提炼,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提升策略。通过收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基础资料,对查干湖旅游业从自然、社会等几个方面进行客观而实际的分析,找出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通过分析,提出六个方面的战略措施,以便指导查干湖旅游经济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内涵,推动查干湖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