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语言的使用对尊重对方的心理和礼节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敬语的准确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外国学生过程中,有时候与学生们见面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因习惯了和在朋友们对话时无意中学到的语言,即使对长者或上级进行简单回答也使用非敬语,甚至被多次批评后也不易改正。另外,有些韩国人因儿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也常常被对方认为是没有礼貌的人。对此,本文对中国朝鲜语文和韩国语五年级教科书上的提升话语对象的展现形式、现有种类以及顺序差异进行了 了解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研究。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将朝鲜语文中使用的“话语对象提升法”的等级调整为与韩国语一致,并将韩国语等级作为标准。在上文提及的两本教科书中调查了实现“话语对象提升”的6个层次的终结语,将层次分为“敬语体”、“微敬体”“准平体”、“相对敬体”、“基本体”和“解体”。在对其分布和顺序进行了解后发现略有差异。比起朝鲜语,在韩国等级非常高的“敬语体”在逐渐缩减,这种现象可能与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厌烦礼仪和形式的韩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受韩国从“敬语体”改为“微敬体”,“微敬体”改为“解体”的影响,延吉地区广泛使用的“微敬体”也逐渐变成了“相对敬体”。另外,根据这两本教科书中通过终结语实现的“语体对象提升等级”,以教材中使用的对话为中心,通过表格了解了终结语尾的种类和使用环境,并探求了其差异。各教科书的“高度体系”的终结语尾的出现频率和顺序几乎没有差异,但终结语尾表现形式多样的“解体”和“相对敬体”,在各自的类别中也体现了多种类别的终结尾语。通过各国使用的高度形态,可以感受到各种“高度”程度的不同。在韩国,21世纪初期有很多人认为“相对敬体”使用量的急剧增加可能会有失语言水准,并担心会扰乱语言的等级。受韩国经济的增长和扩大的影响,延边朝鲜族地区人们的语言也在迅速变化。考虑到这种现实,作为本论文的局限性和今后的课题,在实际生活语言变化和相对缓慢的教科书等级变化中,教科书在实际生活反映程度、差异及变化趋势方面仍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