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ACEI能够在动物实验中降低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发病率,但机制不明。血管损伤后内膜肥厚由中膜SMC增生迁移所至,增生过程也不明确。增生与多种GF有关;迁移与降解ECM的MMP和弹性蛋白酶以及胶原酶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损伤动脉中膜SMC增生的过程及ACEI对这一过程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明确ACEI抑制损伤血管内膜肥厚的机制。 实验材料 Wistar系大鼠;2Fr球囊导管;temocapril-HCl;BrdU;抗BrdU抗体,抗人PDGF-B抗体,抗人PDGF(R)β抗体,抗人MMP-1、MMP-9抗体,多克隆抗大鼠胰腺弹性蛋白酶抗体,羊抗地高辛-碱性磷酸酶复合物;标记地高辛的大鼠胰腺丝氨酸弹性蛋白酶ⅡcDNA探针;胰腺弹性蛋白酶底物。 实验方法 1.再狭窄动物模型:球囊导管分别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和主动脉。 2.免疫组织化学:颈总动脉样本。 (1)ACEI对中膜SMC增生过程的影响 ①测定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损伤后12h、1-7d每d动脉中膜SMC BrdU标记率。 ②测定动脉损伤后各时期给药中膜SMC BrdU标记率。 (2)ACEI对损伤动脉中膜SMC的PDGF-B、PDGF(R)β、MMP-1、MMP-9和弹性蛋白酶ⅢB的影响: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动脉损伤后2、3、5d中膜SMC以上各项阳性细胞率。 3.原位杂交:颈总动脉样本,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损伤后2、3、5d弹性蛋白酶ⅡmRNA在动脉中膜SMC表达的阳性细胞率。 4.弹性蛋白酶活性:主动脉样本,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损伤后2、3、5d弹性蛋白酶在动脉中膜活性值。 5.原位明胶酶谱分析:颈总动脉样本,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动脉损伤后3d中膜明胶酶活性。 6.内膜面积测定:颈总动脉样本,应用软件求出实验组与对照组损伤后10d内膜面积。 7.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平均值士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用Fisher检验,两组间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实验结果 1.ACEI对损伤动脉中膜SMC增生过程的影响 (1)损伤动脉中膜SMC增生情况损伤后BrdU标记率呈现双峰性增高,出现在第2、sd,第一增殖期较高,达5.3%。 (2)ACEI对损伤动脉中膜SMC增生过程的影响第一增殖期给药组与未给药组和第二增生期给药组均存在显著差异。 2.ACEI对损伤动脉中膜的PDGF一B、PDGF(R)p、MMP一l、MMP一9、弹性蛋白酶IllB、弹性蛋白酶llmRNA表达和弹性蛋白酶活性以及明胶酶活性的影响损伤后2、3、sd中膜实验组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弱于对照组。 3.ACEI对内膜肥厚的影响:损伤后10d内膜面积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讨论 ACEI的作用是通过降低Angll的产生和提高激肤和缓激肤水平两个途径发挥的。结论 损伤后动脉中膜SMC的BrdU标记率呈双峰性增高,第2、sd出现两个增殖期。第一增殖期是内膜肥厚所必需的。ACEI通过抑制第一增殖期SMC分泌的生长因子对自身的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的作用继发地抑制自身进一步的生长因子的释放以及MMP、弹性蛋白酶和明胶酶的表达,从而抑制中膜SMC增殖及向内膜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