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线粒体(mtDNA)16SrRNA基因(T3200C、C3206T)和ND1基因(A4136G、A4164G和T4216C)突变在湖北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2)研究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情况。 方法 (1)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酶切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对1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的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用DNAstar、Primer、Antherprot和mfold软件对检出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对RNA突变后最小自由能下的二级结构变化和NDI基因突变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进行预测。(2)运用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检测血糖控制理想(WCP)和血糖控制不良(PCP)的2型糖尿病患及非糖尿病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 结果 (1)2型糖尿病组检出3200(T→C)突变2例(1.14%),3206(C→T)突变11例(6.28%),4216(T→C)突变3例(1.71%),4136位点未发现突变,并发现2个未曾报道的新突变位点4164(A→G)7例(4%),4200(A→T)1例。对照组中检出3206(C→T)突变8例(3.92%),4164(A→G)突变5例(2.45%),两位点突变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NA二级结构预测显示3200(T→C)突变引起16SrRNA基因最小自由能和二级结构的改变,可能引起疾病。4164(A→G)和4200(A→T)突变分别为Met和Leu的无义突变,4216T→C突变可使线粒体呼吸链中一个中性酪氨酸被亲水性组氨酸取代,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突变可引起ND1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2)2型糖尿病组CD36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P组CD36的蛋白和mRNA表达比WCP组分别高出78%和36%。在PCP组和WCP组内,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组CD36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单核细胞表面CD14分子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CP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明显高于WCP组和对照组(P<0.01),WCP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WCP组和PCP组内,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组oxLDL浓度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