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球-短碳纤维复合增强体的结构设计以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国民工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然而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较弱界面结合和纤维应力集中现象却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研究者们先是通过短碳纤维表面改性的方法改善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界面的性能,而后又发展出一种界面形态设计的方法——纤维结构设计,来提升复合材料整体的力学性能。对于后者,有报道指出异形纤维可以改变纤维内部应力分布,还可以使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加强,对复合材料同时起着补强和增韧的效果。因此,开展短纤维的结构形态设计,借此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对于今后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出球-棒状的铜球-短碳纤维复合增强体,研究了影响铜球镀层形成的可能因素。随后将此类增强体复合至树脂基体中得到特殊的界面形态。在与其他传统平直类纤维增强体的比较中得悉,铜球-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即铜球-短碳纤维具有最佳的增强效果。通过断口微观形貌的观测,发现铜球-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很复杂,其中包括球拔出,球留在断裂面和孔洞遗留等。通过断裂力学模型分析发现,一方面,铜球-短碳纤维可以使材料内部的应力均匀化,不易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另一方面,铜球-短碳纤维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拔出功,增加了材料断裂需要消耗的能量。此外,由于室温静置固化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气泡过多、纤维分散不均匀和纤维添加量较少等不足,实验中又选用粉末态的酚醛树脂和丙烯酸树脂,采用热压固化法成型复合材料。通过比较以上不同树脂及固化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优劣,得到铜球-短碳纤维复合增强体、丙烯酸树脂基体和热压固化工艺的最佳组合。
其他文献
该课题"薄板拉延时的压边力变化规律及压边力控制研究"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从理论上讨论了圆筒件深拉延时影响径向流动应力的诸因素,得出了径向流动应力及拉延力较完全的经
本文针对SF埋地双层油罐夹层结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增设了有固定支撑结构的真空夹层,避免了其在安装、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内罐与外罐之间容易产生晃动并导致错位及受力不均
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于2017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选取84例作
模具型腔的加工关系着模具和成形产品的质量,模具深型腔的加工尤其如此。采用超塑挤压方式成形模具型腔则回避了通常加工方式的不足,具有以下优势:  (1)成形过程中金属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