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足月阴道分娩妇女、无分娩史妇女、围绝经期非妊娠妇女阴道壁结缔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其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阐述产后盆底损伤的发病机制。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足月阴道分娩组(n=25)及无分娩史组(n=7)、围绝经期非妊娠全子宫切除病例(n=25)共55例患者阴道壁结缔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及TNF-α含量;2.采用免疫组化SP法定位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上述三组患者阴道壁结缔组织中MMP-1、MMP-9、TIMP-1基因表达水平;3.采用SPSS-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a=0.05作为检验标准。结果1. I型胶原蛋白呈棕黄色颗粒条带状分布于细胞间质内。MMP-1、MMP-9、TIMP-1、TNF-α阳性颗粒表达在细胞浆内及细胞膜上。2. I型胶原蛋白在足月阴道分娩组、无分娩史组、围绝经期非妊娠组阴道壁结缔组织中的相对阳性染色面积平均值(%)分别为:10.45±1.75、20.73±2.17、17.59±3.46。与无分娩史组及围绝经期非妊娠组相比,足月阴道分娩组妇女阴道壁结缔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降低幅度分别为49.5%、40.9%;围绝经期非妊娠组与无分娩史组比较,I型胶原蛋白含量虽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降低幅度为15.1%。3.足月阴道分娩组妇女阴道壁结缔组织中MMP-9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分娩史组及围绝经期非妊娠组(p<0.05);TIMP-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两组(p<0.05);且I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减少与MMP-9mRNA表达升高(r=-0.412,P<0.01),TIMP-1mRNA表达降低(r=0.765,P<0.01)呈显著直线相关关系;足月阴道分娩组MMP-1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分娩史组及围绝经非妊娠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与无分娩史组相比,围绝经期非妊娠组阴道壁结缔组织中MMP-1、MMP-9mRNA表达水平升高,TIMP-1mRNA表达水平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足月阴道分娩组妇女阴道壁结缔组织中TNF-α与无分娩史组及围绝经期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且与MMP-9mRNA表达升高(r=0.627,P<0.05),TIMP-1mRNA表达降低(r=-0.494,P<0.05)呈明显直线相关关系,而与MMP-1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3,P=0.865)。结论1.妊娠、分娩会降低盆底结缔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诱发因素;2.妊娠晚期阴道壁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减少与局部MMP-9mRNA表达增强,TIMP-1mRNA表达下降密切相关;3.盆底支持结构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处于一种慢性炎性反应,TNF-α与MMP-9、TIMP-1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4.妊娠、分娩可致盆底结缔组织损伤,产后盆底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很难恢复至分娩前状态,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