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域中的生活世界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8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贝马斯试图在交往理性的视域下,通过语言,以对话为桥梁,使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人们互相沟通,并达成理解与共识。他探讨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世界被殖民化的问题,并尝试用交往理性来对抗使金钱和权力都异化了的工具理性。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使我们重新审视对话的力量,有利于形成和完善我国科学民主的话语商谈机制,也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哈贝马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员,他的生活世界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注入鲜活的血液,值得研读。  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交往行为理论产生于不断变化的生活世界,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论述了交往行为理论产生的历史根源;其次,围绕生活世界具有的一系列特征以及哈贝马斯对社会行为的四种划分,具体分析了生活世界的“理性”蕴含于交往行为中;最后,论述了交往行为理论的“有效性要求”规范了生活世界的“理性”,在“有效性要求”基础之上的理性才是生活世界合理化的保障。  第二部分围绕生活世界理论进一步展开。首先,论述了合理化的生活世界呈现出来的状态。以生活世界结构与功能的宏观视角研究为出发点,进而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交往主体理想的言说情景这一微观视角。从双重视角考量了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的实质,即是交往理性的实现过程。其次,论述了健康合理的生活世界逐渐遭到蚕食的原因,即系统对生活世界的破坏作用。以系统与生活世界分离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论证了从原始社会形态、传统社会形态、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进而分析了生活世界内在殖民化的原因。然后,从反面论述了生活世界对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最后,论述了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内在殖民化这一现象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研究了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得出了生活世界殖民化可以被消除的结论。  第三部分探讨了生活世界理论如何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以及这一理论的缺陷所在。首先,指出哈贝马斯过分强调意义层面上的交往理性带来了对生产力的忽视,而实践层面上的劳动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认为哈贝马斯过分夸大语言的作用,有可能丧失对话语霸权的反思。最后,阐述了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不仅具体分析了生活世界的三个维度对我国的启示,而且说明了贯穿于生活世界的“理性”对完善我国法律与政策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是其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探讨这一思想形成的过程,我们重点对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对于把握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全貌及其理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数据时代,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平等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丰
理性主义从启蒙运动时期开始盛行,到了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盲目的崇拜理性,导致理性过度膨胀,理性开始称霸世界。在此期间,有一部分哲学家开始醒悟过来,认为霸权理性已威胁到了人之根
在明清传统社会中,民间契约的应用十分普遍,这种契约关系一经建立,便明确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广泛的影响着当时传统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契约关系的稳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
为了进行开挖阶段的边坡等效岩体参数的识别,该文基于正交试验,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确定边坡在不同岩体参数条件下的位移,并采用回归分析中的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边坡计算位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