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健康成人、患病老年人脑白质纤维的DTI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探讨不同时期成人脑白质纤维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患病状态下,老年人脑白质纤维弥散性质的变化。 方法:对23~24岁(n=28)、≥50<60岁(n=7)、≤60<65岁(n=6)及>65岁(n=7)四个时期的正常志愿者和>65岁的病人(n=9)进行DTI检查,测定并比较各组不同解剖部位的平均弥散率、部分各向异性值。 结果:在23~24岁窄年龄段,男性右侧脑室前角旁白质纤维的平均弥散率高于女性。控制性别因素后,双侧脑室前角旁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值,胼胝体膝部与压部的平均弥散率存在差异,表现为右侧脑室前角旁白质纤维的FA值小于左侧,胼胝体膝部的平均弥散率大于压部。≥50<60岁成人阶段较23~24岁组,在双侧半卵圆中心平均弥散率(上升)和右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值(下降)的变化最为明显。65岁前后的正常老年组各感兴趣区DTI参数差异主要体现在双侧脑室旁白质区,。DCavg、FA值随年龄增长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65岁病例组胼胝体膝部的FA值较正常组低,而右内囊前肢,双侧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左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及双侧半卵圆中心的平均弥散率较正常组高。 结论:大脑皮质发育成熟阶段,脑白质纤维弥散特性在性别和左、右大脑半球之间存在差异。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纤维大多呈平均弥散率增加,部分各向异性值减低的趋势。患病老年人其脑白质区平均弥散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提示平均弥散率可能对白质纤维细微结构的改变更加敏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在后腹腔镜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患者60例,年龄60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对照
背景及目的: 高压电烧伤后创面的局部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电流强度、电压、组织电阻、电流的径路和接触电源时间长短等,这些因素导致损伤组织局部病理生理改变极为复杂。
聚集性α-synuclein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它可被内吞入小胶质细胞从而导致该细胞的激活,但聚集性α-synuclein如何进入小胶质细胞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