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T2DM)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借鉴文献中专家观点,制定T2DM中医症候调查表,仔细、认真收集病例,详实记录调查内容,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填写调查问卷,获取临床资料。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二分类变量转化为数值变量,将阳性症候赋值为1,将阴性症候赋值为0,再运用SPSS22.0,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女性53例,男性47例,年龄最大76岁,年龄最小24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口干、乏力、大便黏腻不爽、自汗、急躁易怒、口渴喜饮、形体肥胖、胸闷心慌、盗汗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四诊中的舌象、脉象主要包括:苔腻、苔黄、苔白、舌胖大、脉滑、脉数、脉细、脉濡、脉弱、脉弦。结合临床经验及聚类分析结果,将T2DM中医证型分为以下6种:脾虚湿阻证、湿热壅滞证、肝郁化火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各证型间胰岛素抵抗程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程度按从轻到重: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肝郁化火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壅滞证、脾虚湿阻证。结论:T2DM中医证型可归纳为以下6种:脾虚湿阻证、湿热壅滞证、肝郁化火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T2DM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其气虚多见于脾气虚,阳虚多见于脾肾阳虚,阴虚多见于肾阴虚;其邪实方面主要见于气滞、湿浊、热盛。病位主要为肝、脾、肾、胃。脾虚湿阻证胰岛素抵抗最为严重,脾肾阳虚证病例数较少,胰岛素抵抗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