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分离分析技术的要求逐步升级,对分析检测方法的多样性与先进性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单种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可能有百余种,并且随着研究的发展还可能不断有新的化学成分被发现。对于中药复方,在炮制煎煮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出新的成分,因此中药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ELSD)作为一款通用的检测器,可检测挥发性低于流动相的任何样品,具有广泛的梯度和溶剂兼容性,尤其在植物药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等领域更具优势。目前,世界上植物药,或者称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天然药物的复兴方兴未艾,是全球“绿色”浪潮的组成部分。银杏叶片药物在国际上广泛使用,它是现代植物药的典型代表,也是第一个现代植物药,标志着现代植物药的开始。鉴于紫外(UV)检测手段也属高度灵敏的检测手段之一,本研究的一部分即将紫外的灵敏与蒸发光散射检测的通用互补结合,搭建了新型的双检测器平台,对复杂中药系统银杏叶提取物及其中重要组分萜类内酯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双重指纹图谱的解析方法。另一方面,仪器微型化已成为当前分析仪器及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生物医学、高通量药物合成筛选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本研究初步考察了微型化喷雾方式。将微流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与毛细管分离系统联用,进行复杂中药系统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分散片制剂、其中萜类内酯与黄酮类物质的分离检测。这种方法扩大了毛细管液相色谱(cLC)、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的应用范围,使微流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与毛细管分离系统的联用成为解决复杂样品分离分析强有力的工具。本论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综述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基本原理、检测步骤及应用优势。同时介绍了复杂中药系统银杏叶提取物、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的相关背景。此外总结了毛细管分离系统及相关检测器联用研究,并详述了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相近检测原理的另一种光散射检测器-冷凝光散射检测器与毛细管分离体系联用的研究进展。第二章搭建了HPLC-UV-ELSD双重检测器平台,将紫外的灵敏与蒸发光散射检测的通用互补结合,对复杂中药系统银杏叶提取物及其中重要组分萜类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及白果内酯)进行分离分析鉴定。优化溶剂提取条件为70/30(v/v)甲醇/水,体系超声60min;优化色谱条件为:溶剂A(0.05%aqueous TFA)与溶剂B (异丙醇),梯度条件:5-20%溶剂B,0-50min,保持20%B至80min。第三章研究尝试了一种有效、成功的双重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首先有效分离全国十产地(陕西、北京、山东、浙江、广东、江苏、天津、湖南)银杏叶提取物。其次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分析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次十个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相似度分析,分别建立UV与ELSD检测器各自的对照指纹图谱。采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采用可视化与直观的3D曲线图表征各产地药材区别信息。最后合并单个检测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为复杂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信息获取方式。第四章分别初步考察了微型化喷雾方式中的电喷雾与气动喷雾方式。搭建离线电喷雾平台,通过考察不同喷雾管材质、10种喷针位置、6种喷针内径、5种电极模式,对离线喷雾距离进行表征,为电喷雾方式在微型化ELSD微型化中的应用做了铺垫。此外采用最新研制的微流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通过缩小不锈钢套管与毛细管喷针的间隙由40μm至25μm,有效减小载气流量至1L/min以下,且样品响应信噪比得到提高。通过提高漂移管温度与载气流量,增大有机相比例,可提高信噪比,减小噪音。第五章将μELSD与毛细管分离系统联用,应用于中药分离分析领域。基于微流蒸发光散射检测器(μELSD)通用性,构建了新型的cLC-μELSD分离检测平台,用于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复杂中药制剂分散片的分离检测,并进行弱紫外吸收物质萜类内酯鉴定。基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快速高效优势,构建了pCEC-μELSD分离检测平台,提高萜类内酯及黄酮类物质分离效率。为μELSD在中药分离分析领域中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