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buk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凭借其相对高效的审核效率和更好的服务方式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重要的民间融资方式之一,它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使得资金的配置更加合理,让我们看到了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希望,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让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但需要重视的是,国内P2P行业与国外P2P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差异性,P2P平台在国外首先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因为国外金融机构成熟,创新性强,监管制度完善,另一方面也与其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普及使用信用卡,且已经形成提前消费的生活喜欢,信用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相对应的是整个社会完善的信用评估系统,以美国为例,美国P2P平台由SEC监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监管制度已经很成熟,借款人在平台上提出借款申请时除了提交平台要求提供的资料外还需提供FICO征信报告,FICO信用系统是美国Fair Isaac Company推出的利用高达百万级的大数据样本建模得到的违约率与个人综合信息的关系模型。该信用评估系统已经覆盖了全美85%以上的人口,而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中心所覆盖的个人信用数据覆盖率不到25%。我们知道,借贷交易的基础是信用,能否准确的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水平是交易定价的关键因素,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P2P平台的持续性运营。中外在信用体系建设上的重大差别决定了各自P2P平台运作模式上的差异性。
  国外典型的P2P平台如Prosper、Zopa及Lending club借助于本国完善的信用评估系统,大都采取纯线上信用评估的模式,借款人只需按照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资料以及FICO出具的信用评估分数,平台就可以根据各自的信用评估系统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估来指导交易的进行,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第三方平台提供征信受认可的征信结果,大大减轻了各P2P平台的信用评估成本,让其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平台规则的制定、优化界面、提高操作效率及服务水平方面,增加平台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国内信用体系还很不成熟,个人信用数据欠缺,信用评估技术也不够成熟,主要P2P平台如陆金所、宜信、红岭创投等为了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线下征信、担保等方式引入了P2P平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P2P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的优势之一就是其网络优势,借助互联网技术缩短业务链条、降低边际成本,但是线下征信却让这种优势荡然无存,巨大的人力成本和线下征信时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道德风险让平台上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更加不可测,线上担保模式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借贷交易的定价基于资金的出借成本和对信用的补偿,由于互联网相对于传统模式对信息收集能力的要求更高,投资者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此种模式中投资者对担保方实力的依赖性更强,借贷交易的达成更多的是取决于担保方而非借贷交易本身,同时,平台与担保方的利益相关性问题更难以解决。因此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更让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处于不利的境地。
  2014年,全国P2P网贷总成交额已经超过3000亿元,巨大的交易量背后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不容小觑,近两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各种问题的事件屡见不鲜,大量的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有的干脆跑路,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仅仅2015年1月份,全国出现的问题平台就有58家,其中出现提现困难的有43家,占问题平台比例为74.1%,对投资者伤害很大,而在对这些出现提现困难和跑路的问题平台调查后发现,出现这种危机的平台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平台内控机制不完善,出现大量坏账导致平台流动性危机无法正常提现,另一类则是平台本身有实体企业关联公司,只是借助P2P平台为实体进行输血,属于非法吸储行为。
  P2P平台生存的核心在于努力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吸引投资者在本平台上进行借贷交易,而借贷交易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的安全,也就是平台的安全度是否值得信任,为了保障资金安全,投资者选择一个安全性高的平台进行投资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投资者在不同的平台中进行对比选择,由于各个平台的运营模式可能存在差异,而不同运营模式下借贷交易的各个指标是有所不一样的,投资者很难直接对这些平台的优劣性进行对比后做出选择,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款人信用风险及不同模式的P2P平台面临的政策和操作风险,很少有人从投资者的角度通过对宏观政策条件和P2P平台面临的微观风险的分析来对P2P平台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因此本文试图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P2P平台上投资时所面临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及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而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典型的几种P2P平台运营模式,并通过对比总结出了中外P2P的不同之处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投资者在P2P平台投资时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宏观政策性风险,第四部分则将P2P平台的微观风险分为借款人信用风险、信息技术风险、运营模式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平台操作风险,并将影响不同平台微观风险的因素总结为流动性、杠杆性、透明度及分散度,通过综合评分法对上述四个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分,然后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得出了这些因素相对于微观风险的权重,最后得出了样本平台的微观风险的综合值,该综合值是通过归一化处理后不同运营模式的P2P平台之间可以进行对比的数值,根据这一数值,本文进一步对P2P平台的微观风险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第五部分则针对上述四个部分对投资者和相关机构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意见。
其他文献
国债期货作为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重要衍生工具,对于市场参与者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自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以来也一直在积极推进多期限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本文针对国外交易量较大且比较普遍的10年国债期货合约进行论证设计,对于我国推出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合理预期的合约设计对于实践交易有先入优势,再者合约设计的思路为今后更多品种的合约设计提供了指导意义。对于我国推出10年期
学位
投资决策是企业最核心的财务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股利支付行为和融资决策行为。传统的投资理论都是在假定市场是完全的,经理人和股东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的最优决策行为。然而,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的发展,新古典框架下的投资理论越来越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挑战。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的发展,为非效率投资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工具,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我国的非效率投资问
学位
会议
学位
期刊
交叉持股最初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企业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进行交叉持股。但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企业间的交叉持股行为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法人之间开始进行交叉持股,交叉持股作为一种战略手段被广为应用。  交叉持股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扩张公司规模的一种常用手法,但交叉持股是把双刃剑,其对国家宏观经
学位
P2P(peer to peer)网络信贷金融模式,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络信贷公司(P2P网贷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实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从而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与传统的信贷模式相比,P2P网络信贷渠道成本低、借贷门槛低、快捷方便且风险相对分散,这也让P2P网络信贷更具优势。作为资金需求者(借款人)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借到自己所需要的资金,而不需要通过传统
报纸
报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