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队在第50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中的战术特征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r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三段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队在世乒赛19场比赛进行分析与归纳,从技术组合、线路组合、落点组合三方面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进行研究,分析各具体战术的使用情况、得失分构成,从中发现中国男队在比赛中战术的运用特征,对中国队更好的备战和训练提供一点理论的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⑴发抢段是中国男队主要得分段。发球直接得分较多,以发对手中路为主,落点集中于近网区,同时失误次数也不少。   ⑵发抢段一、三板的战术中,发球抢攻得分效果好于发球后控制。发球抢攻战术以正手抢拉、抢冲半出台、出台球至对手正手位斜线为主;发球后控制战术的技术使用上以劈长结合摆短,控制对手的反手位和中路两条线。   ⑶接抢段同样是主要得分段。接发球第二板抢攻多于控制。抢攻时,以反手的台内拧拉为主,得失分线路集中于对方反手位斜线;控制时,多为摆短辅以劈长,控制对手的反手位和中路。   ⑷接发球二、四板战术中,接发球控制后抢攻战术得分和使用最多,通常以摆短后衔接正手和侧身进攻居多;二、四板连续抢攻战术中,以反手衔接进攻为主,落点集中在反手位;二、四板连续控制战术中,第二板劈长效果好于摆短,但得分率都较低;二、四板抢攻后控制得分率最低,多出现于在反手进攻时受阻。   ⑸相持段得分率较低,主动状态下失误较多,得分线路多为调动对手全台;被动相持时连续给对手同一条线路得分效果最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