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胞外聚合层(Extracellular Polymers,简称EPS)是附着在细菌表面或围绕在细菌周围的一种松散透明、黏液状或者胶质状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多糖、还包括多肽、蛋白质、脂肪等。EPS是细菌浸矿反应的发生场所,它可以调节硫化物表面的吸附,影响离子交换,提高氧化活性等,其还可以提高自身应激性,从而抵抗外界环境的胁迫。研究细菌胞外聚合层在浸矿过程中的变化,可为探索微生物浸矿机理提供理论指导。本试验从两个研究方向入手,一方面,采用苯酚-硫酸法,研究在Fe2+、As(Ⅲ)、As(Ⅴ)、石英、黄铁矿、毒砂及金精矿氧化过程中,HQ0211菌胞外多糖的含量变化,分析原因,找出影响胞外多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利用FT-IR红外光谱法,测定As(Ⅲ)、As(V)、石英、黄铁矿、毒砂及金精矿氧化达稳定期时的细菌胞外多糖的化学键,考察胞外多糖的官能团组成及其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HQ0211菌的胞外多糖的产生量受到离子浓度的影响,且其含量的增大可增强菌体抵御外界毒害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培养基Fe2+浓度为12g/L时为胞外多糖分泌的最适条件,单个细菌胞外多糖含量可达到0.0999×10-6mg/个;As(Ⅲ)胁迫下胞外多糖的产生量高于同浓度的As(V);黄铁矿矿浆浓度增加促使细菌胞外多糖含量增加,当其矿浆浓度为2.0%时细菌胞外多糖含量达到0.198×10-6mg/个;毒砂矿浆浓度1.5%时,胞外多糖产生量高于其他浓度;金精矿矿浆浓度的增加使得溶液中单个细菌胞外多糖含量降低。此外,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都含有O-H及-C=C-,且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胞外多糖官能团会发生偏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