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纵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普遍薄弱,学生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比较普遍,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过程不够,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贯彻和落实主体性原则,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自发、自愿的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将课堂内容自动、自觉、自主地内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论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本部分在通过查阅资料和实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大学生主体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度不够的情况,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概念的论述。该部分首先表明大学生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然后对主体性和当学生主体性两个概念进行论证和定义,最后分别对大学生主体性的五个特征进行分析,即:为我性、自主性、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主体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本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主要作用和大学生主体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势在必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表明了在当今时代必须提高大学生主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度。第四部分是分析当代大学生主体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该部分从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度进行分析,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但也提出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参与度的对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从转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实践”模式四方面探究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主体参与度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