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压力下煤油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采用试验的手段对煤油在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竖直圆管内,煤油在亚临界压力下两相流的发展变化比较简单。首先在加热管表面产生核态沸腾,在圆管内形成泡状流;增加加热功率,产生的气体不断增多,泡状流直接转变为环状流;管内形成环状流时,气体将液体与加热管之间隔离开,蒸发发生在气液分界面上,此时管内由沸腾换热转变为单相对流换热。在水平圆管内,受重力的影响,气体趋于管内的上半部而液体则趋于管内的下半部。在水平方管内,研究了煤油在亚临界压力下由液相流动转为气相流动发展变化过程。在亚临界压力下,首先在加热片表面产生核态沸腾,在通道内形成泡状流;当气泡增大,气泡在通道的顶部汇聚,形成块状流;块状流发展成为波浪流,通道的上部完全被气体占据,此时覆盖在加热片被液层覆盖,此时液层的厚度还很大,加热片表面仍然是核态沸腾;当液层不断蒸发厚度变薄,最终加热片表面被一层液膜覆盖,而此时在液膜内部核态沸腾消失。此时方管内部的传热类型发生了改变,加热片产生的热量主要依靠同液膜对流换热传递到气体和液体的分界面上,在气液分界面上液体不断蒸发气化;液膜不断蒸发逐渐变薄,加热片表面最终被蒸干,通道内液体完全消失,进入气相对流换热。在方形通道内,加热片与煤油之间热量的传递类型变化过程为:首先加热片与冷煤油之间通过单相对流换热进行热量传递;其次加热片与煤油之间通过沸腾换热传递热量,加热片表面此时是核态沸腾;然后加热片与煤油之间的温差减小,核态沸腾消失,加热片与热煤油之间的换热重新变为液相对流换热;最后液膜消失,加热片与煤油之间变为单相对流换热。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增程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湍流燃烧模型,对补燃室二维流场的掺混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数值模拟了出口反压、空燃比和燃气喷射角度等设计参
LXI总线旨在将已发展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应用到自动测试领域,从而更便于构建分布式测试系统。对于B类LXI仪器,其重点是在已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C类仪器基础上嵌入IEEE1588精密时
太赫兹波是介于微波与红外波段之间的电磁辐射,相比于微波毫米波频段具有独特的性能,使它在THz波成像技术、生物医学、公共安全、通讯、化学和物理等各个领域有着巨大的研究
数控技术是燃气轮机控制的一个发展方向,数字电子控制器则是燃气轮机数控系统的一个核心部件。基于自主研制燃机数控系统的出发点,同时为了提高数字电子控制器的灵活性、实时
砂轮作为磨削加工的磨削刀具,其表面形貌直接决定所加工表面的质量。现有多数砂轮测量设备需要将砂轮从磨床拆卸后重新定位在测量仪器上,这一过程使得实时观测加工过程中磨具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要求对空间环境下人的动作习惯与身体条件进行分析。空间环境下人体测量学参数的获取是分析的数据基础。本文研究了无标记视觉方法获取人体测量学参数
吸气式太阳能热推进技术是在吸气式冲压推进与太阳能热推进基础上得到的一种新型空间推进技术,推进系统运行轨道距离地面130km,来流空气经过进气道压缩后通过汇聚的太阳能加
随着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需求的增长,对产品设计的协同环境和功能互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各部门的不同学科的人员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各种应用系统,增强这些系统之间的集成
目的 探索围孕期母体生活行为及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