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朝阳产业,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历年来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资料来看,旅游业已经在世界GDP中的占比超过4%,并且为全球2亿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凭借着这一较好的成绩,旅游业在经济王国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要想实现保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就要发展生态旅游事业,它在旅游事业中有较快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年增长率高达三成以上,而且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从这一点来看,旅游业在未来还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以及保持生态平衡问题一直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上不少国家为之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我国政府也不例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为了发展生态旅游事业就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自然保护区,每年都有近万人次去自然保护区或者是森林公园旅游。然而,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存在无序开发和缺乏有效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定区域内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这使得旅游资源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或者丧失。这一现象不仅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由此看来,要想发展旅游业,一定要以科学的理论,切实可行的方法作为指导,而且生态旅游就是为了改进以前的传统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发展策略。基于此,本文以生态旅游导游词的翻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一方面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在国内的不少旅游地点进行了实地走访、拍照等,对生态旅游词翻译,尤其是中外在旅游词翻译的异同做了比较,并在全面调研和了解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研究目的,背景,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做了阐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几个核心概念,包括生态旅游词的意义及功能;第三部分是有关翻译目的论的含义和翻译原则;第四部分是有关生态导游词翻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其中各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翻译策略。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