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理论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占据着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戏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等因素巧妙融合,成为人们回顾历史、了解社会、展现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其重要性,学习戏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面对戏剧教学首先要明确的是“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活跃于英美文坛的新批评派,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套戏剧鉴赏理论,真正做到教会学生如何读作品。本研究在梳理新批评细读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将其戏剧鉴赏步骤应用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戏剧鉴赏方法。论文共分为以下部分:绪论部分:在阐述将新批评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了国内外戏剧教学研究现状、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将新批评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正文的第一部分:在简要梳理新批评派的发展历史以及新批评理论对我国学术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文本细读理论。在对新批评的批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发现戏剧批评的独特之处即有一套完整的戏剧批评步骤。新批评的这种简单易操作的戏剧批评步骤,学生较为容易接受,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每一篇作品的独特之处。第二部分:在分析布鲁克斯的细读实践的基础上,对古今中外经典戏剧篇目进行批评实践,并通过以下戏剧批评步骤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所选戏剧篇目进行批评实践:1.引导学生寻找戏剧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2.引导学生寻找戏剧中的隐喻;3.引导学生寻找戏剧中的反讽和悖论;4.引导学生寻找戏剧中的含混;5.将戏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第三部分:在新批评戏剧鉴赏步骤的启发下,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所选的三篇经典戏剧篇目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既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戏剧基本常识的掌握的要求,又将新批评细读理论作为一种戏剧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戏剧,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第四部分:任何理论的应用都会产生适与不适的问题,将新批评细读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理性思维和角度去看待它。但从新批评细读理论的大量实践情况来看,将其应用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结语部分: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将新批评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值得借鉴的意义:第一将戏剧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第二在进行戏剧鉴赏时以文本为中心,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第三重视戏剧中的意象及其象征、隐喻、反讽、悖论和含混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国,中国将英语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之一,教材在英语课程的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英语知识,而且传递着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因此,许多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英语教材的评价。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NECS)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共同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指向学生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说课文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关系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当前小说教学存在部分问题,部分老师还是仅围绕着小说三要素进行静态知识点的教学,教学内容简单地停留在对文字的表层分析上面,没有基于文字深入地分析和挖掘出小说语言蕴涵
阅读课堂中的有效对话不仅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民主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上的体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批判精神的提高都有意义。名师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其教学理念和成熟课例对实践教学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价值。因此,针对阅读教学中的“齐答”,“独语”等虚假对话的问题,从名师成熟的教学观和成功的方法实施出发进行比较分析,更易于探究总结出阅读教学的有效对话方式。本研究基于对话教学理论和阅读教学的基本
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广泛共识。要想真正提升思想政治学科的感染力、号召力,实现路径在于开展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便成为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议题式教学融入高中思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情境”这一教学元素得到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逐渐重视。但就中学思政课而言,在实际的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大多是碎片化的、无序的,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其教学效果。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对“培养什么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一境到底”教学以其独特的“四条主线”彰显出增强教学系统性、激发学生自主性、促进学习深度化的优势,进一步为“如何培养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然而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活动形式,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渠道。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革新,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应运而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强调学生与读物之间和谐、自由的统一,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见解。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作家纷纷投入到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乡土”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文学主题。二十年代,王鲁彦等人的乡土小说对“旧中国”的蒙昧、落后展开文化批判;三十年代,茅盾的乡土小说真实记录了现实政治对乡村地区的触及影响,沈从文用质朴纯善的“湘西世界”对照出都市摩登的现代性之异化;四十年代,赵树理、马烽、孙谦关注农民的现实生活,创作了大量的农村题材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向个别化方向发展,教师需提升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立德树人重任,需提升信息素养以应对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意识形态冲击。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与东部仍存在一定差距,提升重庆市乡村教师信息素养显得迫切而重要。论文在已有理论基础上总结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学科要求,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乡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采用各种在线视频和阅读材料来鼓励学生学习。而且,SPOC混合教学模式已被实施到不同领域或其他学科,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最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中一个重要的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SPO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满
部编本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使用,其中,高中语文教材也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展试点教学。因此,其推行情况及成效理应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作者简介”,顾名思义即关于作者的简单介绍,是高中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也有与之相关的表述和要求。“作者简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它在实际教学时也存在内容量以及模式化等问题,影响到语文有效教学。本文运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试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