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声情为重要特征的词体,至清末获得了中兴之势。清季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于填词创作、词籍校勘、词学批评、词律研究诸方面成就卓著,在实现浙西、常州词派理论融合的基础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声情为重要特征的词体,至清末获得了中兴之势。清季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于填词创作、词籍校勘、词学批评、词律研究诸方面成就卓著,在实现浙西、常州词派理论融合的基础上,推动晚清民初词学的复兴。在细读郑文焯词集与词话的基础上,结合晚清民初词坛的词学背景,以二者关系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章从词学交往角度,以词社、交游、酬应等词学活动为线索,指出郑文焯主持或参与了多个词学结社活动,通过指导提携社友、校勘词籍、词学宗旨的提倡等方式推动着南北方的词学建设。第二章从内容与形式角度,分析了郑文焯词的主题及艺术风貌:在表面的清空飘逸风貌下蕴藏着士大夫的忧伤情怀,这种忧戚由对自然风光、社会生活至内心活动等表现对象的不同,由淡而浓,渐趋深入;其词语言精巧、意象衰淡、境界疏宕、气节瘦拔,尤其是在采菊东篱的率真意象下蕴藏着幽约怨悱的词心。第三章从词学批评角度,以郑文焯对姜夔词、清空学说、乐律理论等方面研究为轴心,指出其在继承姜夔词幽韵冷香、骚雅峭拔的词风基础上,引骨气、意趣入清空,挽救了清末词坛空虚晦涩的流弊之风;在传统音乐文学的背景之下,主张声文谐和、自然合乐的词乐旨向,注重传承词体音乐文学的本色。结语部分从郑文焯的词学创作与晚清词坛异轨殊途又千丝万缕的词学联系角度,总结郑氏词学于晚清词坛的独特性,通过其清客身份与晚清社会若即若离的独特关系,揭示其对晚清词坛革故鼎新的作用。
其他文献
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人口剧增、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
本论文在回顾中日两国国有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两国当前国有林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理念方针、行政体系、经营机制、财税制度以及法律保障等
由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牵头起草的《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14条细化了反垄断法在规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调整对象。但对于如何认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玄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话题,在当时的文化海洋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玄幻文学也凭借其混杂的文体风格、多元化的审美趣味等特点,成为当代
房间是一种封闭、隐秘、边缘性的私人生存空间,女性规避疏远公共空间而沉浮于历史舞台背后,二者兼具私密属性并会在一定层面暗合或发生必然关联,因此房间逐渐构成女性创作中
《河东记》是中晚唐时期薛渔思所创作的一部优秀的传奇小说集。学术界对薛渔思《河东记》的成就与地位的认识总体上由忽视转为重视,但对《河东记》的研究仍然不够全面深入,仍
本文以明代京师顺天府、河间府作家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明代京师顺天府、河间府的作家全面的考论,展现该地区明代时期的文学的整体风貌及其发展轨迹。长久以来,文学创作就
苏轼书法既有创新的一面,又有师古的一面。就师古的一面而言,他师法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人已为绝大多数书学者所认同,基本没有异议;但是,关于苏轼书法是否师法徐浩的问题
刘庆邦从1978年发表处女作,到现在已经37年有余。年过花甲的他依然终年笔耕不辍,屡创佳作。他长期驻扎在处于边疆的现实主义纯文学阵地,恪守着自己高“含心量”“贴着人物写
作为重要文体之一的序跋,流经千年来绵延的历史长河,在经过诸多文人墨客的丰富和完善之后,在王国维这里,步入了相对成熟的时期。王国维所作序跋有别于他人的序跋创作,不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