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制定减灾策略和灾害防御手段的重要依据,灾害风险评估可以评价城市哪个区域风险值偏高,进而进行合理管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是城市防灾减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避难场所的合理布局则能有效的降低灾害带来的城市损失,进而降低城市风险。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目前正由大区域省级尺度不断深入与居民紧密相关的小城市生活社区,而应急避难场所研究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全面,因而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固定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是两个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交叉研究,不仅能有效评估山地城市风险,同时还能为固定避难场所布局加入灾害风险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已有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进行总结归纳,然后以山地城市灾害特点和李克特量表法对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进行选取和筛选,确定了适合山地小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以东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灾害机理表达式R=(H(危险性)*V(脆弱性))/C(抗灾救灾能力)计算综合灾害风险值;最后,研究对已有设施选址优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风险值作为权重系数,选择多目标线性优化函数构建了山地城市的多目标选址优化模型。根据灾害风险评估可得,东川区西南边达贝村、石羊村,中部团结社区、深沟村和东北边糯谷田村灾害危险性最高,城市脆弱性以城区老社区最高,其次是周边行政村落,最后是新建社区;综合风险偏高的区域主要是灾害危险性偏高的龙潭村、缺少防灾空间的起嘎村和城市脆弱性偏高的团结社区、沙坝社区。通过东川区固定避难场所现状评价发现湿地公园、和平广场和体育场均处于不安全的地震、滑坡泥石流和液化石油储气站危险区内,另外五个安全有效的避难场所布局不能覆盖整个东川区集中居住区域;因而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东川区现状避难场所进行布局优化,以Lingo编程软件运算求解出最优布局方案的的固定避难场所设施数量为10个,在现状明月中学、第四小学、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和云南机电学院东川校区5个有效避难场所的基础上新建第三小学、集义路货车停车场、第一小学、洗尾嘎小学和新街小学5个固定避难场所。同时,考虑到现状固定避难场所的综合利用和多目标模型多重覆盖问题,研究基于给定设施数量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和GIS软件对最优布局方案进行修正,修正结果为满足最大覆盖度的设施数量为9个,其中包括5个现状和4个新增场地,新增加的与最优方案相比剔除了集义路货车停车场。以东川区为实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所构建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是可操作且有意义的;多目标布局优化模型不仅能有效将风险评估结果融入避难场所选址优化,同时还能为城市提供更为有效经济的布局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