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1987年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如何才能把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引导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去,西方专家一致认为,以环境会计为基础的“(环境信息)数据对于减少污染而言,比20年的管制规定更有效”,它“为人类环保史上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后的第三次浪潮”(Tietenberg,1998)。基于这种共识,一些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自觉引入环境会计,并最早把环境信息披露应用于实践,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企业环境管理工具之一。为了积极推动环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在各国的应用,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政府先后发布了各种各样的旨在规范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准则或指南,为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准则或指南多以发达国家为背景,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因素不够,尤其是我国用20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种压缩型经济带来的压缩型环境问题。针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介绍和研究环境会计与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多数偏重于定性和政策性的分析,少数以实证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样本分析等)的研究又几乎集中在特定的重污染行业,缺乏整体性和普遍性;二是没有把环境因素纳入财务业绩评价系统,没有实现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有机结合。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为题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遵循理论——现状——设计——建议的逻辑框架,除导论外,共分八章内容展开研究。其中的第1、2两章为理论研究,第3、4两章为现状研究,第5、6、7三章是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设计性研究,第8章是问题与建议。各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如下:第一章主要讨论了可持续发展与会计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也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对环境核算与监督的责任理应属于会计的份内之事。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环境会计。第二章主要讨论了与论文相关的一组概念和一组支持理论。一组概念是环境活动、环境治理、环境业绩、环境信息披露;文中借用南开大学杨东宁对企业环境业绩的界定,扩充了传统意义上环境业绩的内容范畴,使之与环境信息披露相结合,为后文建立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奠定理论基础。一组理论是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环境受托责任、信息不对称性、环境外部性和环境管制;其中资源稀缺性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前提条件、受托责任是披露动因、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是披露和管制的依据、管制是披露的必要手段。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有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文中通过对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全球报告倡议行动组织和美国、日本、丹麦等对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推进和实施现状的介绍,总结了对我国实施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和启示。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状况。文中从环境信息披露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应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规范很不完善、研究不够深入、应用尚处在初始阶段。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案的基本设计。文中综合考虑了影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六个因素,提出了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相结合的环境信息披露方案。第六章主要探讨了以扩展后的环境业绩概念建立起的环境业绩指标体系。第七章主要探讨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模式选择问题。文中就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选择、内容体系、第三方鉴证和处罚与激励机制等进行了研究。第八章主要对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遭遇的主要问题、预期的经济后果等进行了理性预测,并以企业环境信息治理机制的完善为中心,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总体上看,全文贯穿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以环境业绩、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环境业绩为核心,以环境信息披露为主体框架,以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有机结合为技术,以完善微观企业的环境治理机制为落脚点,提出了以环境业绩评价为核心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论文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1、采用关联研究法,在一个较长的视窗内(8年,以往的研究多为3年)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并将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污染程度等进行关联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2、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尝试提出了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即在目前环境报告的基础上,扩展原有的环境业绩概念,把企业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一并纳入“环境业绩”的范畴,通过环境业绩指标的选择设计达到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评价相结合的合理方式。3、对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遇到的问题、经济后果进行了逻辑预测,并相机提出了十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