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论第二文化习得与外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文化习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在西方Hamers&Blanc于1989就提出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必定伴有第二文化习得,同时J.Schumann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AcculturationModel)也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Schumann(1978)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语言能力的扩展应当伴随有文化能力的扩展,第二语言的习得同第二文化习得是平行对等的。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是在一所师范院校进行,选取该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一百多名三年纪学生参加测试和问卷调查,最终选取其中的一百份有效测试卷,利用统计学中经常运用的SPSS软件和EXCEL进行处理。最后的结果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技能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文化教学对促进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介于这点,本文试图将第二文化习得与当代外语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构建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根本目标的外语教学观,在具体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本文提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论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第二文化习得理论,并陈述了第二文化习得的五种模式;第二部分是详细介绍了外语教学理论的变革趋势,分别介绍了早期,后期和当代人文性的教学大纲;第三部分探讨了第二文化习得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第四部分从研究对象、目的、手段、结果和意义阐述了本文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本文所倡导的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模式,分别介绍了跨文化的外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特点和教学模式;最后进一步指出构建跨文化外语教学观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努力了解、学习其它国家的法律的同时,不断提高法律专业翻译的准确性,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法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深入了解及研究法律语言
随着日益增长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获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及出国交流的机会。然而目前许多大学开设的学术英语口语课程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术口语能力。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