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前列腺癌是世界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肿瘤耐药性、治愈率低和预后不良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索新的抗癌药物、治疗方法和机制有助于前列腺癌疗效的改善。本研究旨在探究芳香二胺类药物喷他脒在前列腺癌中的抗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CCK-8检测、集落形成实验与细胞周期分析确定喷他脒对前列腺癌细胞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No. 81630073;818724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列腺癌是世界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肿瘤耐药性、治愈率低和预后不良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索新的抗癌药物、治疗方法和机制有助于前列腺癌疗效的改善。本研究旨在探究芳香二胺类药物喷他脒在前列腺癌中的抗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CCK-8检测、集落形成实验与细胞周期分析确定喷他脒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喷他脒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进行RNA-seq和q PCR分析喷他脒处理后前列腺癌细胞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通过线粒体DNA含量分析、线粒体形态与膜电位检测评估喷他脒引起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喷他脒对前列腺癌细胞ROS水平及凋亡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喷他脒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喷他脒对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药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与DU145的抑制效果较强。喷他脒导致PC3和DU145细胞线粒体DNA含量降低,引起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并诱导胞内ROS积累与细胞凋亡。此外,喷他脒能够有效延缓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对体内前列腺癌细胞也具有增殖抑制与凋亡促进的作用。结论:喷他脒可有效抑制体内外前列腺癌的进展,可能作为一种靶向线粒体的新型前列腺癌治疗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方法: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A549-luc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20d后成瘤大小8-10mm。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6只,吉非替尼组6只,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6只。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持续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利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检测含荧光素酶报告
第一部分:MR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在评估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状态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68例,均在术前行DCEMRI检查,分别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在肿瘤生物学过程中的本质调控作用。Lnc RNA PXN-AS1已被发现是胰腺癌的抑癌基因;但其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Lnc RNA PXN-AS1在胶质瘤生长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qRT-PCR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豆蛋白酶(legumain)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微环境关系密切,legumain是否通过调控TAMs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不甚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legumain对于TAMs的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进一步研究legumain能否通过TAMs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方法:应用P
SRC作为一个经典的原癌基因,编码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c-Src蛋白。已经有多篇研究报道,c-Src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处于高表达状态或具有高激酶活性,并参与到癌症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中,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和预后生存率等。AGO2作为miRISC复合物中的核心组分,参与小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和部分miRNA的生成调控。AGO2可以发生多种翻译后修饰,其中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
目的:在卵巢癌网膜转移动物模型RNAseq测序结果基础上,筛选出在卵巢癌网膜转移过程中强势表达的基因——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omplement 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6 CTRP6);在体外细胞水平进一步探究CTRP6通过调节网膜脂肪细胞脂代谢促进卵巢癌网膜转移的机制研究。方法:利用GO富集分析卵巢癌网膜多时点动态测序结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极差。在我国,近年来胰腺癌患者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它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基因异常疾病。而对于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种基因异常疾病。Collison于2011年提出了基于表达谱水平的胰腺癌分型标准分为三组。在之后的2016年Bailey等人同样发现Collison的分三组之一的类间质亚组(Baile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发生转移时,预后不佳。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寻找肺癌骨转移相关的核心基因。首先,我们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GSE76194数据集,比较了4对高骨转移肺癌细胞系及其亲代细胞低转移细胞系之间的表达谱,利用R软件中的Limma软件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获得1132差异基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差异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接着,
目的:运用WGCNA法在透明细胞癌中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判断患者的预后风险。同时运用该方法在非透明细胞癌中探究具有预后判断价值的靶点,并对其治疗意义做初步探究。方法:从TCGA官网和GEO数据库下载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的m RNA测序数据和对应的临床资料,通过Limma法分析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TCGA数据库中,对DEGs进行WGCNA分析,获得共表达基因模块。选取与临床性状相
目的:利用公共数据库筛选胃癌中高表达基因,确定该基因在胃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转录和翻译表达水平,探讨其对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同时阐述其编码蛋白在胃癌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靶向干预治疗提供线索和思路。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挑选出配对的胃癌组织样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出胃癌中高表达基因CLDN6;在胃癌细胞系中检测不同细胞系CLDN6表达情况,在仁济医院病人组织样本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