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FDM和波束形成的空时分组编码性能仿真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MO技术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OFDM技术由于频谱利用率较高、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较强等优点,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OFDM易于和其他多种技术相结合,比如空时编码、分集、智能天线等,最大限度的提高物理层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而将OFDM与MIMO相结合的MIMO-OFDM技术已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技术。空时编码技术是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已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多径衰落能力。然而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空时编码的设计会变得非常复杂。于是将空时编码技术和OFDM结合可以起到很好地互补作用。另外,在实际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和各种干扰等问题是同时存在的。波束形成技术在对抗各种干扰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基于OFDM系统和波束形成的空时编码技术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空时分组编码为主线,分别结合OFDM和波束形成进行详细地研究。论文首先概述了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接着对几种常见的空时编码技术进行介绍和比较,重点介绍其中的空时分组码,并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在介绍几种典型的波束形成准则和算法的基础上,研究结合波束形成技术的空时分组编码,并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本文深入分析基于OFDM系统的空时分组编码技术,即STBC-OFDM系统,从多个方面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坦衰落环境还是频率选择性衰落环境,STBC-OFDM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都明显好于OFDM系统;由于STBC-OFDM系统误比特率在BPSK和QPSK调制方式下有所不同,所以在考虑自适应调制方案时,应根据信道条件好坏采用不同调制方式,进而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在
Radio-over-Fiber(ROF)技术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简化远程基站的模块。随着ROF技术研究的发展,基于ROF技术的通信系统具有丰富的传输带宽、无缝的覆盖
随着城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这些都直接导致消防网络的规模日趋庞大,并且对消防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操控性和可监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消防网络
短波通信技术成熟,通信距离远,电台体积小,适合在移动状态的平台上工作,跳频通信抗截获、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因此短波跳频系统在军事抗干扰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短波
在雷达、水声、通信等领域,对线性调频信号(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参数的估计测量十分普遍,本文结合项目背景,在TMS320C6678硬件平台上工程化实现了LFM信号参数的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方式日益取代了书信的方式,网络文本数据的数量日益增加。因此对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无线信道的频谱效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能够有效对抗宽带信道多径时延扩展造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两者联合的MIMO-OFDM技术,以其高
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网络结构,可以看成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和移动Ad-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
随着新一轮的电信重组,电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模式转变和发展,伴随着网络运维工作将面临三个转变:即业务上从面向设备向面向业务转变,技术上从电路交换向IP交换转变,管理上网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等)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移动设备上的移动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如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