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人γδT细胞及人γδT细胞联合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对肺腺癌的免疫治疗的效果及可能的肿瘤细胞杀伤机制。 方法:首先,通过唑来膦酸(zoledronate,Zol)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共同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高纯度的γδT细胞。并且利用实时细胞分析系统考察γδT细胞及γδT细胞联合化合物的体外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能力。其次,建立BalB/c裸鼠荷瘤模型20只,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顺铂组:腹腔注射顺-二氯二氨合铂(II);γδT组:腹腔注射γδT细胞;联合组:腹腔注射γδT细胞联合本实验室合成的菲咯啉类小分子化合物及c-Myc抗体,各组每周予以相应治疗。至建模成功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检测肿瘤质量及体积并保存。最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内c-Myc、P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在Zol与IL-2共同刺激14天后,通过流式细胞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提示γδT细胞已具有较高纯度。实时细胞分析结果表明γδT细胞对A549细胞具有较高的生长抑制作用,但γδT细胞联合菲咯啉类小分子化合物抑制作用更明显。通过对裸鼠肿瘤治疗期间体重、肿瘤体积及解剖后肿瘤质量的测量、记录发现:(1)荷瘤裸鼠体重较健康裸鼠有一定程度减轻(p<0.05),这表明移植瘤对裸鼠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2)相较于Control组,γδT干预组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较小(p<0.05),并且联合干预组肿瘤体积和质量更小。(3)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ting实验,发现γδT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肿瘤组织内c-Myc、PD-1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均较低。 结论:γδT细胞及γδT细胞联合菲咯啉类小分子化合物及c-Myc抗体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较强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并且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γδT细胞联合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肿瘤细胞抑制能力。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Myc、PD-1的转录与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