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DMA-PON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整个通信网络特别是接入网面临着带宽需求持续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致使现有的基于TDMA带宽共享方式的无源光网络技术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的缺陷日益凸显,于是新的基于WDM的PON技术和基于OCMDA的PON技术先后被提出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在WDM-PON技术中,用户独享一个波长资源,但是波长资源有限,而且波长资源分配方案复杂,因此难于实现大容量用户的灵活接入。相比之下,OCDMA-PON具有出色的网络安全性和信息安全性,并且易于实现大容量用户的灵活接入,势必成为未来光接入领域的最佳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OCDMA-PON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并重点讨论了其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全文研究工作包括:1、综述了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进展历程,介绍了OCDMA-PON系统的技术优势和研究现状,阐述了OCDMA-PON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和关键技术。2、重点研究了OCDMA-PON中OCDMA光码字构造.编解码方案、再调制技术、加密技术以及多速率技术等关键技术,并讨论了OCDMA-PON与WDM技术的融合。通过理论和仿真综合分析,本文的OCDMA-PON系统中,构造了127位Gold作为光地址码码字,设计了时域扩频相位编解码方案来实现编解码器,并且分别提出了基于DQPSK/OOK、DQPSK/PPM的正交再调制技术和基于SOA-MZI的全光异或加密方案。3、分别设计了基于DQPSK/OOK和DQPSK/PPM正交再调制技术的OCDMA-PON仿真系统,在相同传输条件下,在多用户干扰(Multi-User Interference,MUI)、安全性(Security)、接收灵敏度(Receiver Sensitivity,RS)等方面做了仿真模拟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了未来OCDMA-PON技术与WDM技术融合,即实现WDM-OCDMA-PON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和大众认知中,股市和实体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中国持续低迷的市场表现与GDP快速增长之间的背离也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针对中国股市表现和中国实体经济增
随着《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国资委令第37号)的印发,国资委将责任追究落实到执行层面.本文从大部分中央企业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职能划归到内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复制与传播变得十分方便。为了防止盗版、侵权案件的发生,同时也为了多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数字水印技术应运而生。
传统银行网点普遍面临“内忧外患”.针对这一现状,传统银行网点在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两方面展开一系列调整,但传统银行网点转型效果并不理想,客户忠诚度不高、客户需求无法满
中国的未来看农业、农业的未来看品牌.地理标志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围绕银行基金展开讨论,分析了现阶段银行基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点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银行基金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所利用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多.场景化的发展是目前商业银行中比较常用的金融业务开展方式.笔者在本文中,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场景化金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