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将Patricia Wilson的The Gift of Loving作为翻译语料。该小说属于现代言情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城堡的爱情故事。小说用词简单通俗,但形容词的使用较为频繁,形容词如果汉译得不准确,会导致译文质量大大降低。因此,考虑到形容词翻译的准确性,译者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奈达指出功能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Patricia Wilson的The Gift of Loving作为翻译语料。该小说属于现代言情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城堡的爱情故事。小说用词简单通俗,但形容词的使用较为频繁,形容词如果汉译得不准确,会导致译文质量大大降低。因此,考虑到形容词翻译的准确性,译者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奈达指出功能对等,其基础是“等效原则”,即目标语读者和所接受信息间的关系应当与源语读者和所接受信息间的关系基本一致,该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即词法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通过词法对等和文体对等两方面探讨单词形容词和复合形容词的翻译策略说明该理论在提高翻译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英语形容词的构成多种多样,就词的构成来说分为单词形容词和复合形容词,单词形容词可以由单个形容词或自由词根加前缀、后缀或前后缀构成;复合形容词可以由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ing或者是形容词+名词+-ed等构成。形容词多涉及主观判断,意义不易确定,翻译时要准确传情达意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本报告基于词的构成方式来说,分析部分主要以单词形容词和复合形容词为例,归纳总结了翻译过程中形容词的翻译问题和方法。本报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简介,介绍了言情小说的背景以及报告的框架结构。第二章叙述了此次翻译活动的背景以及原文本的语言特征。第三章介绍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以及译后审校。第四章主要介绍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第五章是案例分析,译者从词法对等和文体对等两方面总结了形容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词法层面采用了语境翻译法、四字结构、增译、词性转换、切分法以及解包袱法;文体层面采用了平行结构法、意象省略法以及直译法。在报告的最后一章,译者总结了此次翻译实践的不足和收获,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可以说是新一代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中,在中小学新加入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课程。机器人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模块在中小学人工课智能课程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另外,教育部在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掌握机器人相关知识,强调发展学生计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学者帕特里克·科姆·霍根的《文学与情感》中的第一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作为翻译语料,以纽马克的交际理论为指导,旨在探讨学术著作中的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技巧。翻译材料《文学与情感》属于学术著作。近年来,我国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外国学术类著作也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但英汉思维差异,给学术类著作的翻译带来了一些难度,所以译者利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来消除语言转换所带来的差异。纽马克的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作家威廉·肯特·克鲁格的青少年小说《这片温柔的土地》(This Tender Land)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以及第十五章至二十章作为翻译语料。该书描写了几位少年不堪学校虐待而逃亡,期间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从青少年的视角刻画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生活不稳定的人们被迫流浪谋生的社会场景。本文旨在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合外国青少年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理解和接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Anchor My Heart语料中讽刺文本的翻译。利用关联理论中读者语境假设的分类,译者提出对讽刺类文本新的认识和分类,针对不同信息依存的讽刺文本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并将这些翻译方法归类于关联理论的翻译策略中。小说涉及印度文化背景和航运业背景,包含了领导与员工之间、恋人之间的讽刺、对印度性别歧视的讽刺、对印度男权社会的保守状态、以及对种姓制度的批判和暗讽。讽刺经过千百年演
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是20世纪法国巴黎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但是他又不属于任何流派,是后人将他分类为巴黎画派中的一员。这个拥有戏剧般命运的艺术家用短暂而绚丽的35年生命旅程,孤独地游走于法国巴黎这个艺术之都,他拒绝加入任何流派或群体,与那个时代对传统的革命与创新的主旋律背道而驰,坚定地捍卫传统中的美学价值。不同于他自己选择的波西米亚式的放纵式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物画作品传达出一种典雅、宁静和简约之感。
《剑桥文学指南:山姆·谢泼德》是十七位学者对山姆·谢泼德的作品进行的文学性评论,山姆·谢泼德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迄今为止,他已经写出了四十多部舞台剧,最著名的便是“家庭三部曲”《饥饿阶级的诅咒》、《被埋葬的孩子》和《真正的西部》,他在1979年凭借《被埋葬的孩子》获得普利策戏剧奖,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原文本的第六、八、十六章全部内容进行翻译。源语文本属于
平面设计主要使用图形、文字和色彩这三个元素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图形通常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主体部分存在。因此,设计作品不仅要完成信息传递这一任务,更要有出彩的主体部分图形,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每天有巨量的信息涌入,复杂琐碎的图片,十分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人的大脑需要被有寓意性和有一定变化的图形吸引,当人被吸引时大脑才会思考,加深记忆更好地接收作品传递的信息内容。有趣的图形能够让受众在享
隐喻手法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绘画中生生不息地发展着,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画家们从崭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隐喻在绘画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使隐喻手法在当代工笔画中得以传承与发展。隐喻手法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运用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重新认识,也是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不仅突破了传统中国画中隐喻性的表现方式,而且也开创了符合当下审美特征的绘画新样式。当代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