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二十大前后的中德关系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了有关民主德国和中苏关系的档案资料与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德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所论述的时间范围自二战结束时到20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重点梳理了苏共二十大前后的中德关系,并基于新的史料与研究著作,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力图扩大自己在欧亚地区的影响,苏联模式一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标准。1949年10月先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深受苏联的影响,二者作为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有着引人注意的相似性以及长达四十年的外交关系史。基于相似的国家制度、统一愿望和互补性的资源条件,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两国开展了多方面的友好往来;六十年代初期,中德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这种转变并非突然发生,而是可以往前追溯的。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切入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和苏共二十大期间“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提法震惊了世界。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绝对领导地位开始动摇,社会主义各国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空间。随后,中德两国都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也都进行了“非斯大林化”。不同的是,民主德国的“非斯大林化”十分短暂,最终成为执政党领袖乌布利希排除异己的手段;而中国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不同于苏联的发展和尝试。中共在五十年代后期采用了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等较为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引起了苏联方面的不满,中苏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引发了六十年代初的“大论战”。如果从意识形态和强权政治的角度出发,往往会得出民主德国紧随苏联脚步,根据苏联的意图而调整对华态度的结论。本文指出的是:史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德关系到六十年代初期也变得十分紧张,但民主德国在对中国的态度至少在五十年代后期是有别于苏联的,这在民主德国对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评价演变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苏联的态度固然是中德交往时所考虑的因素,但并非根本原因。除去“强权政治”的纱幕,人们可以看到:中德关系的演变实际取决于双方相互间的利益需求和信息来源。
其他文献
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交通部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建设重点,西部
公众参与是科学规划的重要保证。城乡规划既是公共政策,也是一项社会活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城乡规划的制定、决策和实施,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离开公众的参与、支持与监督
根据液浮转子式微陀螺闭环驱动系统对转子转速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悬浮转子式微陀螺的反电动势转速检测方法。根据楞次定律,永磁转子在附有检测线圈的定子中转动时,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牵连犯的处断,传统观点持“从一重处断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力主“数罪并罚论”,然而,无论持哪一种观点的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均缺乏深入的研究,本丈在
前言 新生儿肺出血(PHN)是NICU中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达40%~50%。本病发病机制不清,以往人们曾提出感染—免疫复合物损害、左心衰竭导致出血性肺水肿、出凝血机制障碍和高血
优先购买权既非期待权亦非形成权,而是一种具有物权效力的债权。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在一定情况下要受到权利、同等条件以及期限的限制。同等条件不仅仅是价格条件,还包括付款条
分析PTC电阻的原理和特性,建立PTC的短路限流开关模型,通过直流短路仿真实验,得出了PTC电阻的部分极限参数和在短路系统中的特性。提出了基于PTC电阻和MOV过压保护的限流方案
本文从高斯光束和几何光学概念出发,分析了光学系统传输高斯光束的参数选择原刚,提出了某些设计要求。并以准直系统为例分析了激光准直系统对高斯光束的变换特性,还推导了光束扩
<正>"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提出了转变高职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四个发展思路,探讨了课程融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