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肇始于2003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2007年后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其战略意义在于实现我国林业发展从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以生态建设为先、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的现代林业转变,建立林农权益保障与林业持续发展双赢的林业经营机制。倚背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建立在森林资源之上各项权利的法律规制与权能实现成为林权改革成败的关键,林地使用权尤甚。鉴于林地在林业再生产中的基础地位,林地使用权在林权制度中的意义尤其重大。然而,我国涉林法律缺少对林地使用权的明确规定,实践中林地使用权权能缺失现象也较普遍,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林业政策的影响,林地使用权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地实现不同程度受到限制,遑论实现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做为一个整体概念被引入森林资源物权理论尚属首次。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是在充分考虑森林资源所在区域自然条件与科技水平合理限制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保证林地使用权权能的实现,达到森林资源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极限平衡,取得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林地使用权流转、抵押、入股等业已出现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之相随的是,林地使用权实现过程中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一般理论的探讨,阐明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以及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所涉之理论内涵;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林地使用权自身性质出发,对林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进行分析,为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的实现寻求法理支撑与现实基础,确认其实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运用实证分析、文献归纳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指出当前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过程中存在的涉林法律落后、生态保护条款缺失、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法律困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混乱、救济途径不明以及历史因素影响等现实难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森林法》《土地承包法》等涉林法律有关林地权利的规定,针对诸多法律困境剖析其内外因,确定林地使用权的法权性和物权性,以物权法原则与制度为据,对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加以规制与保障,为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路径与机制的整合与创新提出合理对策。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对于学生日后顺利进行阅读和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必须寻找符合低年
期刊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威胁,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议题。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的猖獗行为已经
首先分析了现有多媒体教室的一般工作原理,提出了TGMC多媒体教室方案-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单PC主机多终端视频、音频共享系统,给出了TGMC多媒体教室的实现原理,探讨和分析了其实
提出了一种利用ATM网络高效传输话音与数据业务的混合接入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语音插空(DSI)技术对话音业务进行压缩,利用自适应带宽分配技术保证话音业务的时延和信元丢失率要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日益凸显,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出全球化、综合化、高端化的态势。突发环境事件根据导致的事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