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像量度经》是一部关于人体造像比例的艺术经典,据考证约在10世纪左右产生于印度,至迟在14世纪初已经被译成藏文,此后,便成为藏族画师千百年来所依据的重要造像规则。它与另外三部量度经典合称为“三经一疏”,同收录在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中,构成了西藏造像量度系统的三大主要流派之一。《造像量度经》是四部经典中影响最大的,故也是研究西藏艺术不可缺少的理论根据。清乾隆时的西蕃总管工布查布将《造像量度经》译为汉文,虽然译出后对汉地造像实践活动的影响较小,但却给研究西藏艺术的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众所周知,文献是研究藏传佛教艺术的基础,自20世纪以来,对梵、藏、汉文本《造像量度经》的研究者甚多,但却多是对单独版本的研究。本文按照严格的历史学方法,对藏、汉文两种版本进行对勘研究,并翻译了《造像量度经》的藏文注疏本《正觉佛说身影像相释》(“三经一疏”中的“疏”),将之与原文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对藏、汉文及《正觉佛说身影像相释》三部经典所依据的原始文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结语中提出了几条尚待研究的问题,这将为西藏艺术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言。简要概述藏文本《造像量度经》和“三经一疏”,及汉译本《佛说造像量度经》的相关内容。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回顾,简述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对藏、汉本《造像量度经》进行对勘;第三部分:对《正觉佛说身影像相释》的藏文原文与译文,第四部分:勘误与相关问题之探讨。提出《造像量度经》、《正觉佛说身影像相释》与工布查布汉译本所依据的原藏文本应属不同版本的观点。并讨论了工布查布所作经解中的“六拏具”问题。第四部分:结语。经过对文献的对比研究,提出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