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我国已实行了十余年,但至今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与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的规模扩张极其迅速,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抵借比率过小、贷款期限过短、首付款过大、还款方式单一,已不能适应不同层次购房者的贷款要求,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丰富的住房抵押贷款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更多借款人的需求,也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并完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进而扩大住宅市场的有效需求。笔者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设计的历史进程,并分析了它们的产生原因、设计要素、利率特征、目标客户以及现金流特点。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同时,剖析国内现有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现状,产生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方式的设计思路。笔者以“如何设计符合本国国情的新型住房抵押贷款方式”为论文主线,从贷款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生命周期理论、灵活还款趋势、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设计。在深入分析FRM利率确定与风险控制、ARM合同条款、ARM定价与付款机制、FRM与ARM相互融合与转化之后,提出建立我国利率多元化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在阐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生命周期内购房还款最优现金流之后,建议住房抵押贷款设计人员应根据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借款人的收入状况、预期收入、行为特征、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等因素,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住房抵押贷款方式,并详细分析了递增与递减住房抵押贷款、逆向年金住房抵押贷款的设计思路;在论述自由借贷组合以追求住房消费效用最大化原理之后,参考国外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节省开支、提前还款、续签贷款、贷款展期、间断还款以及附加贷款等还款便利条件,提出了计划还本型与灵活还款型住房抵押贷款的设计思路;在研究通货膨胀引起的月付款倾斜效应之后,着重介绍了即提高借款人支付能力又不牺牲贷款人利益,也不需要政府提供过多补贴的双指数住房抵押贷款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