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篮球俱乐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来源 :武汉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是国内开展比较普及的一个运动项目,深受不同年龄特别是青少年的喜欢。无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它都占有一席之地,在高职院校也是最热门的体育项目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已经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学校的体育教育实现了“应用型”与“体力型”的结合,是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特点,体育教学改革势必破旧立新,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而体育俱乐部制是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本文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我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实施情况,提出在篮球俱乐部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在篮球教学中进行实验和研究。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游戏性、综合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只有将个人的技能融合于集体,集体才能为个人作最佳保障,给个人技术发挥更好、更多的机会,才会建立人与人的和谐配合和相互信任,培养人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品质等。本文提出在篮球俱乐部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论题很重要的方面也源于此。文中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框架: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模式、组织类型、教学模式等作了系统全面的设计和研究,在对学生成绩评价上也作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改变了原来的统一标准、一样内容的评价模式,建立以学生自评、互评、身体素质评定、专业技术评定和教师的综合评定等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现更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篮球俱乐部下实施“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通过实验比较,多项指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其优势明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综合适应能力。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为今后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改革拓宽了思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