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体的变化性和变化程度是决定勘探网度的关键性因素,合理的勘探网度应该根据矿体的变化性研究的结果来确定。变异函数已被证明是表征矿体变化性的最佳方法之一。冬瓜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铜矿床,也是因勘探网度过大而影响开发的一个典型矿床。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比较常用的确定勘探网度方法主要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铜陵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委托项目“冬瓜山铜矿勘探网度优化及生产地质管理系统”,以变异函数方法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对矿体不同块段的品位变化的变异函数和矿体品位三维空间变化的计算,结合矿床基本地质特征调查及矿体形态、厚度、品位模数分析,对示例矿床——冬瓜山铜矿床的矿体变化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最优的勘探网度做了相应的地质统计学分析及勘探网度的确定。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4个方面的成果。(1)冬瓜山铜矿床的主矿体(Ⅰ号矿体)的形态、厚度和品位在空间上都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其变化的程度在矿体矿床勘探时被小低估,其勘探网度不能不足以准确地控制矿体的形态和品位。(2)Ⅰ号矿体虽然总体看呈层状,但矿体的边界形态特征实际非常复杂。矿体的厚度变化比形态变化相对要小,厚度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岩体相关,厚大部位靠近岩体,远离岩体方向矿体厚度逐渐变小。(3)通过对勘探工程品位数据的三维块状模型和三维变异函数椭球模型的分析,发现矿体品位的空间变化要大于原来勘探时所依据的勘探类型。矿体的品位变化与矿体的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其变化程度在整个矿体上空间内这种变化是不统一的。(4)通过计算根据不同块段矿体品位的在不同方向上的实验半异函数,在Ⅳ纵以南,建议建议勘探网度为20×13m;在Ⅳ纵以北,建议勘探网度为31×10m。